最近遇到个怪事:河南老李家500只蛋鸡,每天喂着22%蛋白的高档饲料,产蛋量却从95%跌到78%。这事儿让我想起个常识——不是蛋白质越高就越能下蛋。咱们先弄明白三个关键数:
去年我在山东走访时发现,用17%蛋白饲料+0.3%复合酶的养殖户,比用18%蛋白的全价料每吨省300元,产蛋率反而高出5个百分点。这说明精准计算比无脑堆料更重要。
教大家个土法子:(豆粕价格×蛋白含量)÷1000=每克蛋白成本。比如现在豆粕4200元/吨含43%蛋白,每克成本就是0.0098元。这时候用菜籽粕(36%蛋白,3200元/吨)替代30%豆粕,每吨直接省下86元。
实操配比建议:
河北邯郸的刘大姐用这个方法,把饲料成本从1.8元/斤压到1.65元,2000只鸡每月多赚2400元。她总结的秘诀就一句话:"宁可少加半袋豆粕,不能缺了那捧石粉"。
去年行业里出过大事:某饲料厂蛋白虚标0.8%,导致上百万枚鸡蛋被超市拉黑。这几个致命错误千万要注意:
教你三招自查:
江苏盐城的老王就是靠这三点,及时发现饲料掺假,避免了一年12万的损失。他现在逢人就念叨:"养鸡要会看粪,胜过天天问专家"。
干了11年养殖顾问,发现个有趣现象:用17.2%蛋白饲料+青储饲料的农户,比用18%纯精料的每只鸡多赚1.2元。去年指导的湖北孝感养殖场,通过调整饲料粒度(从3mm降到2mm)和蛋白梯度(早晚差0.3%),把料蛋比从2.15优化到2.02,相当于每吨饲料多产64斤鸡蛋。记住,好饲料是调出来的,不是买回来的——这话我每年都要说三百遍。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