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新手采样最惨痛的经历是什么?去年有个养殖户大哥,拿着孩子挖沙子的塑料铲就去采鸡粪,结果检测出本不该存在的重金属,差点把整个鸡场的饲料配方推翻重做。今天咱就唠点实在的,特别是那些手册上不会写的鸡粪采样生存法则,保准让你少走三年弯路。
你肯定见过有人用食品袋装粪便吧?这操作就跟用菜刀修脚指甲一样离谱!上个月某养殖场新手图省事,用装过消毒剂的桶采样,结果检测出三种化学残留。救命工具包必须备齐这三样:
① 40cm不锈钢取样勺(带防滑纹的)
② 蓝色医用密封袋(千万别用红色!实验室最烦红色标签)
③ 温度记录仪(现在二十块钱就能买到贴片式的)
这里插播个冷知识:为啥老手都爱凌晨采样?因为鸡凌晨排的便便含水量稳定,寄生虫卵存活率比中午的高出四成。有回我跟着老师傅去采样,他非得等到鸡叫第三遍才动手,结果那次检测出三种寄生虫,把兽医都给惊着了。
作死第一名:专挑漂亮便便
新手最爱捡那些成型完美的粪便,其实带气泡或血丝的才是宝。去年有个案例,养殖户专挑正常粪便送检,结果漏检了球虫病,最后导致整栋鸡舍发病。带粘液的粪便检出病原体的概率是正常便的3倍,这话我可就跟你一个人说。
作死第二名:标记全靠记忆力
见过最野的路子是拿粉笔在袋子上画符号,结果运输途中蹭得亲妈都不认识。正确操作得用防水油性笔,关键信息要写五要素:
作死第三名:把样本当快递寄
上周亲眼见着新手把样本塞快递柜,等检测中心收到都三天后了。这里划重点:
Q:采多少量才不尴尬?
这事儿分情况:
Q:饮料瓶能凑合用吗?
不同容器的玄学对比:
Q:鸡乱飞怎么破?
俩字:快准狠!有个邪门法子特管用——左手撒把玉米粒,右手取样勺候着,等鸡低头啄食的瞬间,从斜后方45度角切入。这招对散养土鸡成功率高达九成,别问我怎么知道的,说多了都是泪。
现在透露个行业潜规则,很多检测机构最头疼的不是设备问题,而是养殖户送来的样本质量参差不齐。认识个干了二十年的检测员,光看样本包装就能猜出来源靠不靠谱。他说专业采样和业余采样的检测误差,有时候能差出一个数量级。
最后说句得罪人的大实话,采样这事儿就跟谈恋爱似的,细节决定成败。记得去年有个新手严格按照指南操作,结果还是翻车,后来发现是他家鸡舍刚铺了新垫料,采样时带进去的木屑干扰了检测结果。所以说啊,手册是死的,人是活的,多观察多记录才是王道。就像我师傅常念叨的,会养鸡不算本事,会采粪才是真功夫!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