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鸡减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以及有哪些疾病会引起鸡减料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1、饮水中添加食盐,稀释500倍,投喂1-3天。2、在饲料中额外添加甲硫氨酸,或在水中浸泡适量的甲硫氨酸。3、改善通风对症下药。4、隔离被啄鸡,移除外伤、血便、下痢、外寄生虫、泄殖腔脱垂的鸡。5、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比例。6、把硫酸钙(生石膏粉)拌入饲料,投喂骨粉、贝壳粉等。
1、饮水中添加食盐,稀释500倍,每日投放1-8小时,连续喂食1-3天即可。
3、把甲硫氨酸泡水或在饲料中额外添加。
4、改善通风,找出鸡啄毛的原因,对症下药。
5、把被啄鸡捉出来,涂上黑色药水或隔离,外伤、血便、下痢、外寄生虫、泄殖腔脱垂等鸡应尽快移除,以避免鸡群养成互啄恶习。
6、加强饲养管理,把动物性饲料的比例增加到8%左右,雏鸡粗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8%,中雏不低于15%,矿物质不低于3%,食盐不低于0.5%。
7、加强舍内换气,饮足清洁水,控制光照强度,注意舍内温度湿度,调整鸡群密度,合理调整品种、年龄、强弱和公母,进行分群饲喂。
8、硫酸钙(生石膏粉)拌入饲料,每只鸡每天投喂1-3克,增设矿物质饲料槽,其中投放骨粉、贝壳粉、硫酸钙、木炭灰、蛋壳粉等。还可以在运动场设砂浴坑或在舍内及运动场悬挂青菜,让鸡飞跳啄食来分散注意力,改变啄毛的恶癖。
1、密饲容易造成鸡生长慢、料肉比差、死亡率提高及鸡羽毛不良等现象。有时候冬季提高了饲养密度,但给饲空间、给水空间并没有加大,再加剪嘴不良,容易造成鸡啄毛的现象。
2、适当的剪嘴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更可以避免鸡互啄的机会,但剪嘴不当会出现啄毛或互啄的情形
3、感染了慢性疾病或临床症状等疾病,会妨碍营养成份的吸收,尤其是消化道疾病。在养分吸收情形受阻时,鸡的体内营养成份缺乏,也可能会造成鸡啄毛。
4、太强烈的光线会造成鸡互啄,当变回昏暗环境之下,啄毛的情况便可改善。
5、家禽对彩色、光亮、金属的物体感兴趣,他们会渴望用嘴碰触,一旦碰触后尝到血腥味,鸡会变得更具攻击性。
6、通风不良会导致鸡烦躁不安、应激及采食量减少等现象,应激还会提高鸡对某些营养成份之需求量,加上采食量减少,则很容易造成营养成份不足,导致鸡啄毛。
1、你这个问题问的太有意思了,任何疾病都可以引起鸡减料的
2、包括病毒性疾病(新城疫、传支、传喉、减蛋综合症、法氏囊等),细菌性疾病(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志贺氏菌等),真菌(白色念珠菌),寄生虫(球虫、绦虫、白细胞原虫等)都可以出现鸡群减料的表现。
有些养殖场为了降低养殖成本,控制煤火费用,所以长期下来,饲料消耗的会更多。如果鸡舍内坚持每天24小时全光照,那么鸡群就会得不到休息,所以出栏时料肉比相对要高。在养殖期间,鸡舍会时常会出现病弱残鸡,养殖场户一定要及时将这些鸡挑出来淘汰,因为体质弱的鸡容易将疾病传染给健康鸡,会影响鸡群出栏的料肉比。
1、鸡光吃料不长肉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有些养殖场为了降低养殖成本,控制煤火费用。这样长期下去,鸡舍内温度会达不到鸡群生长要求,就会增加采食量。但是饲料进入机体后,有大一部分需要转化为热量去御寒,还有一部分为要为日常活动提供能量,剩下的部分才可以去用于生长,增加体重。长期下来,饲料消耗量会越来越多,但是鸡群的体重却没有增加,这样就会造成比较高的料肉比。
2、如果鸡舍里面每天光照都达到了24小时,那么鸡群就会得不到休息。虽然饲料消耗量会加大,但是由于鸡的肠道比较短,再加上鸡群适当的活动量,饲料在体内还没有被充分吸收就会排出体外,所以鸡出栏时料肉比相对要高。
3、在鸡的养殖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一些病弱残鸡。养殖场户一定要及时将这些鸡挑出来,因为这些鸡容易感染疾病然后传染给健康鸡,而且由于这些鸡不能正常出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耗料量影响鸡群出栏的料肉比。
1、鸡过料严重时必须要根据原因治疗,如果鸡过料是长期使用抗菌药所导致的,那么在给鸡使用一个疗程抗菌药后,添加液体微生态活菌制剂时要注意至少连用抗菌药5-7天,或者使用抗菌药后,至少间隔8小时左右再投微生态活菌制剂。
2、平时一定要检查鸡群是否有感染非典型性新城疫,或者温和型流感等病毒病,一定要有针对性的治疗。比如非典型性新城疫初期,可以选用干扰素,流感初期可以选用植物血凝素进行治疗。
3、如果是由于鸡采食发霉的饲料或者是杂粕过多而导致过料严重,则首先一定要观察使用同一饲料的其它养殖户有没有出现这类情况,如果有同样情况,那么一定要对原饲料进行换料或者是加脱霉制剂。
1、此病很可能是一种“肉鸡综合型肠炎”。
2、发病初期,鸡群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精神正常,食欲正常,死亡率也在正常范围内。认真仔细的养鸡户会发现,个别鸡粪便变稀、不成形,粪中含有未消化的饲料,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鸡群的大部分鸡开始腹泻,有的鸡群发生水泻,粪便变得更稀薄,不成形、不成堆、比正常的鸡粪所占面积大,粪便中有较多未消化的饲料,粪便的颜色变浅,略显浅黄色或浅黄绿色。当鸡群中多数鸡出现此种粪便之后约2~3天,鸡群的采食量开始明显下降,一般下降10~20%左右,有的鸡群采食量可下降30%以上,此时,如果得不到正确治疗,会导致巨大损失。甚至,有的养鸡户在无法治疗的情况下无奈售出,导致巨大经济损失。此病的中、后期个别鸡会出现神经兴奋、疯跑,之后瘫软死亡。一般来讲,地面平养的肉鸡发病早一些,网上平养的肉鸡发病晚一些。密度过大,湿度过大,通风不良,卫牛条件差的鸡群多发,症状也较严重,治疗效果较差。越是饲喂含优质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等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发生此病的机会就越大,症状也较严重。
3、通过对多群病鸡解剖观察,其主要病理变化为:在发病的早期,十二指肠段空肠的卵黄蒂之前的部分粘膜增厚,颜色变浅,呈现灰白色,像一层厚厚的麸皮,极易剥离;肠粘膜增厚的同时,肠壁也增厚。肠腔空虚,内容物较少,有的肠腔内没有内容物;有的内容物为尚未消化的饲料。此病发展到中后期,肠壁变薄,肠黏膜脱落,肠内容物呈蛋清样、粘脓样,个别鸡群表现得特别严重,肠粘膜几乎完全脱落崩解,肠壁菲薄,肠内容物呈血色蛋清样或粘脓样、烂柿子样。其它脏器未见明显病理变化。
4、由于小肠球虫在肠粘膜上大量生长繁殖,导致肠粘膜增厚,严重脱落及出血等病变、几乎使饲料不能消化吸收,同时,对水分的吸收也明显减少,尽管鸡大量饮水,也会引起脱水现象。这是引起肉鸡粪便变稀,粪中带有未消化的饲料的原因之一。
5、大量的实验资料表明:在肉鸡饲养的过程中,由于肉鸡采食量大,生长速度过快,内源性乳酸菌消耗过大,外源性乳酸菌等有益菌群又得不到补充,肠道PH值会迅速上升,导致肠道有益菌群减少,有害菌大量繁殖,特别是大畅杆菌、沙门氏茵、产气夹膜杆菌等趁机大量繁殖,球虫与有害菌相互协同,加强了致病性。肠道内容物pH值的上升,会使各种消化酶的消化能力下降,饲料消化不良,另外, PH值的上升,会刺激肠道粘膜,使肠的蠕动加快加强.消化液排出增多,饲料通过消化道的时间缩短,消化时间减少,导致饲料消化不良。由于肠的蠕动加快加强,胆囊分泌的胆汁迅速从肠道排出,与没消化的饲料混合在一起,形成该病的特征性粪便——略带浅黄色的粪便。
6、(3)饲料中维生素、能量和蛋白质的影响。
7、在调查中发现,饲料营养越丰富,发病率越高,症状也越严重,品质较低的饲料相对发病率较低。这是因为现代化的养殖模式已经超越了鸡的天性,饲料工业的发展,使肉鸡的各组织器官处于超负荷运转中,从而导致了饲料消化不良现象加剧。
8、在该病发生的过程中,球虫和细菌大量快速生长繁殖,导致消化不良,肠道吸收障碍,电解质的吸收减少。同时,由于大量的肠粘膜细胞迅速破坏,使电解质大量丢失,肉鸡出现生理生化障碍,特别是钾离子的大量丢失,会导致心脏的兴奋性过度增强,是肉鸡猝死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多的原因之一。
9、在发病的过程中,大量的肠上皮细胞破裂,在细菌的作用下,发生腐败分解,以及虫体死亡、崩解等产生大量有毒物质,被机体吸收后发生自体中毒。从而在临床上出现先兴奋不安,后瘫软昏迷衰竭死亡的情况。
10、肉鸡综合型肠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疾病,我们应该按照发病的根源(外源性乳酸菌得不到补充)加以控制治疗,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方案一:在饲料中添加第四代益生素--活菌中药发酵制剂,给鸡补充活性乳酸菌,使其进入肠道后大量繁殖,并产生大量乳酸,从而形成肠道的酸性环境,抑制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杆菌的繁殖和滋生。使用24小时,粪便变稠,颜色变深,使用三天,饲料消化良好,采食量明显增加,增重加快,基本痊愈。方案二:使用本草倍利康进行全程保健预防,小肠球虫发病率降低75%以上,肠道疾病发病率降低80%以上。方案三:小肠球虫药+肠炎药,连用三天。
养殖生产过程中会要经常频发接种很多的冻干苗或油苗,本身疫苗后就会出现一些应激反应如呼吸道症状、减料等。如果鸡群再状态不佳,或者鸡群已经感染有腺肌胃炎,那么加重疫苗的应激反应,加重腺肌胃炎的发生,因此出现减料的发生。无论是网养还是笼养,养殖过程中都要经历2-3次转群应激,由于从习惯舒适的这个舍转到其他的舍会涉及到舍温的变化。所以要提前进行预温。如果是笼养可以适当提高舍温1-2度,便于向两层分匀。最大程度降低前后的温差。
关于鸡减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有哪些疾病会引起鸡减料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