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大腿声)您说这事儿巧不巧!昨儿个隔壁村李大姐捧着记账本直发愁,她家养的三百只芦花鸡眼瞅着快四个月了,可这出栏时间愣是拿不准。正好赶上县里的畜牧技术员小王来指导,咱这就跟着学学门道。
小王技术员蹲在鸡舍门口,随手抓起只鸡掂了掂:"您瞅瞅,这鸡冠红得跟抹了胭脂似的。"他掏出手机翻出张对照表:
"去年老刘家就是吃了季节的亏!"小王指着西边养殖场说,"他家9月进的鸡苗按春雏养,多养了30天,每只鸡多吃8斤饲料,您算算这成本..."
技术员从工具包掏出个电子秤,现场演示起来:
"上个月张庄养殖场就闹过笑话。"小王边记录数据边说,"他们按老法子估重,结果200只鸡少卖了4000块!现在咱用这个(晃了晃电子秤),误差不超过2两。"
(鸡扑棱翅膀声)您注意看这只鸡的尾羽——对,就是那几根带弯钩的!技术员扒开鸡翅膀讲解:
"去年李楼村那批滞销鸡就是吃了这个亏。"小王掏出手机照片,"您看这羽毛都奓着,明显是饲养超期了,最后只能降价处理。"
技术员掏出计算器啪啪一按:"您家现在喂的是正大饲料对吧?按现在的市场价..."
"马集镇那个养殖大户去年就栽在这儿!"小王指着账本上一串红字,"他们非要养到5个月,结果每只鸡多花12块饲料钱,反倒亏了。"
跟鸡打了十年交道,我总结出个"三看诀窍":看日历、看秤杆、看行情。去年腊月我们合作社就是卡着冬至前十天集中出栏,正好赶上春节备货,每斤多卖了2块钱!
最后跟您说句的话:这时间可不是说越重越好,得在最佳体重和饲养成本中间找平衡点。就像咱种庄稼讲究"九成熟十成收",养鸡这事儿啊,也得把握住那个刚刚好的火候!(鸡叫声渐远)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