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透,老王就摸着黑往鸡舍赶。刚掀开保温帘,此起彼伏的"嗤嗤"声混着浓重的氨气味扑面而来。蹲下一看,十几只鸡正歪着脖子甩鼻液,甩出的黏液在晨光里泛着不正常的黄绿色。

"上个月刚补的雏鸡,咋又犯病了?"老王捏着沾满黏液的手套,想起去年这时候,隔壁老李家鸡场因为类似症状,半个月折了三百多只鸡。他掏出手机准备拍视频问兽医,突然发现手机屏幕上的反光里,鸡舍通风口结着厚厚的霜花——昨夜零下5℃的低温,让保温与通风的平衡再次被打破。
▌第一步:摸墙看霜查环境
老王伸手在离地1米的水泥墙上抹了一把,指尖立刻沾满细密水珠。这是典型的湿度超标,结合温度计显示的28℃读数,鸡舍相对湿度已达危险临界值。这时鸡群甩鼻,八成是冷热交替刺激引发呼吸道应激。他赶紧把西侧通风窗打开两指宽,又在过道撒了袋稻壳灰——这是豫北养鸡户的土法子,既能吸潮又能抑菌。
▌第二步:观鼻辨色分病症
抓过症状最重的芦花鸡,老王掰开鸡喙仔细端详:鼻液粘稠带血丝,眼睑轻微肿胀,但无绿色粪便。这排除了传染性鼻炎的可能,倒像是支原体感染的前兆。去年县畜牧站发的《禽病图鉴》里记载,这类病症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他摸出小本子记下:麻黄6g、苦杏仁10g、生石膏30g...

▌第三步:翻料查账找根源
饲料槽底层的玉米粒有些返潮结块,老王抓起一把凑近嗅了嗅,隐约的霉味让他心头一紧。突然想起上周买的维生素预混剂比往常便宜两成,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似乎有涂改痕迹。摸出手机查台账,果然这批次的维生素A添加量少了1/3。《齐民要术》早有"五谷为养,失配则殃"的警示,营养失衡正在削弱鸡群抵抗力。
"王叔,看您鸡舍数据,夜间通风量比标准值少了40%啊。"兽医小李的视频电话及时接入,无人机传回的热成像图显示,东南角的温度比别处低了整整4℃。老王望着逐渐恢复活力的鸡群,把"每日查墙三摸"的新规写进了养殖日志——这手绝活,还是二十年前跟村头老杨头学的土法监测术。
(本文含专业内容,具体诊疗请咨询当地兽医)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