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正午,河北廊坊养殖户老刘发现鸡群突然集体趴窝,三只蛋鸡已经出现抽搐症状——这是典型的热应激反应。鸡圈里的鸡中暑了怎么办?2025年农业部数据显示,夏季家禽热应激死亡率达12%,但及时处置可使存活率提升至91%。本文将详解从识别到救治的全流程操作。

识别中暑的五个关键体征
翅膀下垂且无法收拢,鸡冠由红转紫
呼吸频率超过每分钟60次
排泄物呈黄绿色水样
脚蹼温度异常升高(超过43℃)
采食量骤降50%以上
江苏盐城某养鸡场的教训值得注意:误将中暑症状认作新城疫,错误使用疫苗导致300只鸡死亡。准确判断需测量直肠温度,健康鸡体温在40.6-41.7℃之间,超过43℃需立即干预。
黄金三小时处置方案
第一阶段(0-30分钟):
• 将病鸡转移至26℃阴凉处
• 脚蹼浸泡25℃生理盐水
• 口服补液盐(每升水加3.5克)

第二阶段(30-120分钟):
• 颈部皮下注射5%葡萄糖溶液(2ml/kg)
• 饲料中添加0.2%小苏打
• 开启水帘降温系统,维持风速1.5m/s
第三阶段(2-3小时):
• 肌注维生素C注射液(0.1ml/kg)
• 地面铺设湿润稻壳(湿度保持60%)
• 提供切碎的西瓜皮补充电解质
山东德州某养殖场应用此方案,3小时内使82%中暑鸡恢复站立。需特别注意:禁止直接泼洒凉水,温差过大会引发血管破裂。

环境调控三大误区
错误做法:全天开启喷雾装置
后果:湿度超过70%加剧窒息风险
改进方案:10:00-16:00每小时喷雾3分钟
错误做法:拆除所有挡光板
后果:强光刺激导致二次应激
改进方案:保留东侧遮阳网,维持光照强度15勒克斯
错误做法:密闭通风口保温
后果:氨气浓度超过25ppm损伤呼吸道
改进方案:安装负压风机,保持换气率每小时8次

浙江宁波某鸡场2025年因过度降温,导致1500只鸡发生继发性肺炎。合理做法是阶梯式降温,每小时降幅不超过2℃。
预防性营养调控方案
高温预警期(天气预报≥35℃):
晨间饲喂提前至5:00,傍晚延后至19:00
饲料配比增加1%植物油替代部分碳水化合物
饮水中添加0.1%柠檬酸
常态化防护措施:
屋顶喷涂隔热涂料(降低表面温度8℃)
每平方米饲养密度减少2只
夜间补充0.01%褪黑素调节生物钟

广东茂名某蛋鸡场实施该方案后,产蛋率在酷暑季节仍保持92%。监测数据显示,凌晨3点至5点开灯饲喂可提升采食量23%。
药物使用的风险警示
地塞米松过量引发消化道出血
氨基比林导致造血功能抑制
电解多维浓度超过0.3%引发肾损伤
2025年湖南某养殖户混合使用三种解热药,造成47%鸡只肝脏病变。专家建议:首选物理降温,药物干预需间隔6小时以上。

当发现鸡圈里的鸡中暑了怎么办?关键在于把握体温变化曲线。建议每小时记录病鸡直肠温度,形成温度恢复折线图,这有助于判断救治效果。对于持续高热个体,可考虑在翅下静脉处冷敷。实践经验表明,凌晨时段降温效率比正午高40%,合理利用昼夜温差能提升救治成功率。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