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山的黄老板去年栽了个大跟头——他养殖的南美白对虾突然大面积死亡,检测发现竟是饲料中豆粕含量超标惹的祸。豆粕在水产饲料中含量直接影响养殖效益,本文将用实战案例揭示科学配比方案。

不同水产品种的黄金比例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25年研究显示:
| 品种 | 豆粕推荐含量 | 替代原料 | 饲料系数 |
|---|---|---|---|
| 草鱼 | 22%-25% | 菜粕≤15% | 1.8-2.0 |
| 南美白对虾 | 18%-20% | 花生粕≤10% | 1.2-1.4 |
| 加州鲈鱼 | 24%-26% | 鸡肉粉≤8% | 1.5-1.7 |
| 罗非鱼 | 20%-22% | 棉粕≤12% | 1.6-1.8 |
(数据来源:中国水产饲料营养标准2025版)
抗营养因子(ANFs):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剂等物质,过量会导致水产动物肠道损伤。饲料系数:指养殖动物增重1公斤所需饲料量,数值越低效益越高。

实战调整方案
浙江台州某鲈鱼养殖场的教训:
调整后饲料系数从1.82降至1.68,成活率回升至92%。
价格波动期的替代策略
当豆粕价格突破4200元/吨时,可采用:

福建某对虾饲料厂通过此方案,在2025年豆粕涨价期保持饲料性能稳定,单吨成本节约320元。
三个关键控制点
氨基酸平衡:饲料中必需氨基酸的比例关系,直接影响蛋白质利用率。

黄老板现在学聪明了——每月送检饲料样本,根据检测报告动态调整豆粕含量。去年11月检测发现豆粕粗蛋白含量从43%跌至39%,他立即将添加比例从20%调至22%,成功避免了对虾生长迟缓的问题。记住,豆粕在水产饲料中含量不是固定值,随原料质量、水温变化及时调整才是王道!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