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某蛋鸡场因未更新饲料配方被罚款12万元,这个事件暴露出新规执行中的认知断层。2025版《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实施后,32%的养殖户存在违规风险。饲料添加剂新规定究竟带来了哪些必须知晓的变化?

禁用清单扩大:这些原料不能碰
最新负面清单新增9类物质,包括曾广泛使用的喹乙醇、硫酸粘菌素预混剂。对比2025版,抗菌类药物添加剂削减41%,促生长类减少58%。但允许使用的微生物制剂从12种扩充到28种,芽孢杆菌类产品迎来机遇。
重点注意:锌元素在仔猪断奶后14天内的上限从2000mg/kg降至1500mg/kg,超标使用将面临货值5倍罚款。某集团养殖场调整锌源后,每吨饲料成本下降80元,腹泻率反而降低23%。
替代方案实操:合规又经济
抗菌剂替代推荐组合:

江苏某猪场实测数据显示,这种组合使料肉比从2.85降至2.72,每头猪多赚41元。但要注意:不同阶段需动态调整,保育期酸化剂占比提至1.5%,育肥期降至0.8%。
检测认证升级:三大必检指标
新规要求每批次检测:
河北某饲料企业购置的近红外检测仪,能在3分钟内完成6项指标筛查,使原料验收效率提升70%。建议中小养殖户建立月度送检制度,重点监控锌、铜实际含量。

标识管理细化:包装信息必看项
新增两项强制标识:
某预混料厂家因未标注"蛋鸡禁用"被索赔86万元。合规技巧:查看包装左下角是否有新版备案号(格式:饲添2025XXXX),扫码可验证真伪。
区域差异管理:南方北方不一样
针对湿热地区特别规定:含酶制剂产品必须标注储存湿度(≤65%)。广东养殖场实测发现,湿度超标会使植酸酶活性每周衰减9%。解决方案:分装成半月用量小包装,配合硅胶干燥剂使用。

北方寒冷地区允许提高维生素添加量15%,但需备案说明。吉林某肉牛场利用此政策,将维生素E添加量调至45IU/kg,使牛肉大理石纹评分提升2个等级。
站在饲料车间里,看着工人更换新版标签,突然意识到新规不是限制而是升级指南。那个被罚款的养殖场,整改后反而通过绿色认证拿到补贴。下次采购添加剂时,记得先查农业农村部每月更新的合规清单,这比盲目追求效果更重要。你们场最近更新过添加剂使用方案吗?实际检测数据达标了吗?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