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南周口玉米什么时候收"的问题,很多人都想要知道答案。别着急,在下面的文章中,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详细的分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选送单位: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特征特性:在黄淮海地区出苗至成熟73.9天,比对照苏玉糯1号早1天,需有效积温 220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红色,花药黄色,颖壳青色。株型紧凑,株高233.7厘米,穗位高100.1厘米,成株叶片数21-22片。花丝红色,果穗锥型,穗长20.1厘米,穗行数16.1行,穗轴白色,籽粒白色,粒型为硬,百粒重(鲜籽粒)28.97克。平均倒伏(折)率5.4%。
经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两年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变幅5~5级),中抗-感小斑病(变幅5~7级),丝黑穗病(病株率变幅%~%),感-高感茎腐病(变幅38.9%~63.0%),中抗矮花叶病(成株期病情指数变幅20.0%~16.7%),中抗-感弯孢菌叶斑病(变幅5~7级),感-高感玉米螟(变幅8.5~9.0级)。
经黄淮海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组织专家品尝鉴定,达到部颁鲜食糯玉米二级标准。经郑州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两年测定,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的99.36%(变幅98.72%~100%),达到部颁糯玉米标准
产量表现:2024年国家黄淮海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二组),平均亩产鲜穗829.3kg,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40.97%,居16个参试品种第1位,地点间变异系数13.58,12个试点全部增产。2024年续试,平均亩产鲜穗813.8kg,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26.5%,居19个参试品种第4位, 13个试点全部增产。
2024~2024年两年国家区试汇总:25点次增产,0点次减产,平均亩产(鲜穗)821.5公斤,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33.7%;
栽培技术要点:1、隔离种植:糯玉米受隐性基因所控制,易受非糯质玉米花粉直感的影响,应采用时间隔离、空间隔离或障碍物隔离等方法与非糯质玉米隔离种植。
2、加强田间管理:水肥管理要前控后促,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减少无机肥施用量,注意增施P、K肥;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应确保水肥充足,并注意防治玉米螟。
3、分期播种:根据销售和加工能力确定生产规模,并分期播种;一般在4月中旬以后即可播种,地膜覆盖可提前到3月下旬,每隔7-10天播一期。
4、合理密植:中肥力地块适宜种植密度3500-4000株/亩,高肥力地块4500株/亩左右。
5、适时采收:鲜果穗采收期以授粉后23-25天为宜,并在2-3天采收完,以确保鲜食品质。成熟时收获以成熟黑层出现时为宜,以提高产量。
审定意见: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陕西关中、安徽北部夏播区作鲜食糯玉米品种种植。
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96天。株型紧凑,株高239cm,穗位高110cm,全株总叶片数21-22片;叶鞘深紫,叶色深绿,第一叶尖端为匙形;雄穗分枝14-17个,雄穗颖片红色,花药黄色,花丝浅粉色;果穗筒型,穗长17cm,穗粗4.8cm,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8粒;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硬粒型,千粒重315g,出籽率87.9%。
202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郑州)检测:籽粒粗蛋白10.46%,粗脂肪4.29%,粗淀粉70.78%,赖氨酸0.29%,容重744g/L。品质达到普通玉米1等级国标,饲料玉米1等级国标。
2024年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人工接种抗性鉴定:高抗瘤黑粉病(0.0%),高抗矮花叶病(3.9%);抗茎腐病(9.1%),抗小班病(3级);中抗大斑病(5级);感弯孢菌叶斑病(7级),感玉米螟(7.1级),综合抗病性较强。
产量表现:2024年省区试(4000株/亩2组),平均亩产563.2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1%,差异不显著,居18个参试品种第3位;2024年续试(4000株/亩2组),平均亩产634.9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7%,差异不显著,居17个参试品种第2位。两年试验平均亩产595.1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4%。
2024年省生产试验(4000株/亩),平均亩产518.5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4%,居9个参试品种第6位。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和密度:足墒播种,播期以6月10日前为宜;中肥力适宜种植密度4000株/亩左右,高肥力4500株/亩左右。
(2)田间管理:及时间定苗和中耕锄草,防治病虫害。每亩追施纯氮20kg左右,可采用大喇叭口期一次性施入或前轻后重的分期施肥方式,并注意磷钾肥配合施用。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注意防治玉米螟。
(3)适时收获:籽粒乳腺消失后再收获,以充分发挥该品种的高产潜力。
审定意见:适宜河南省各地种植。
特征特性:周单11号幼苗拱土力强,第一叶尖端为匙形,叶鞘紫色,叶色深绿。植株茎秆粗壮强韧,根系发达,叶色深绿,叶中长稍宽,全株21-22片叶,叶片半上冲,株型半紧凑,株高270.3cm,穗位112.7cm。雄穗分枝稍短,一级侧枝数12-15个,花药黄色,花丝浅粉色,雌雄协调,结实性中等。成熟时茎秆青绿,活秆成熟,生育期96天,比对照郑单958晚熟2天。果穗中间-筒型,穗长18.5cm,穗粗5.0cm,穗行数15.4,行粒数37.0,籽粒排列较整齐,出籽率85.2%,千粒重288.8克,黄粒红轴,半硬粒-硬粒型,品质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一般亩产600公斤,高产田可达700公斤以上。
品质分析:2024-202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籽粒粗蛋白10.49-11.11%,粗脂肪3.87-4.87%,粗淀粉72.14-72.65%,赖氨酸0.30-0.347%,容重756-766g/L。品质达到普通玉米1等级国标,饲料用玉米1等级国标,高淀粉玉米3等级部标。
抗病鉴定:2024-2024年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抗病虫人工接种鉴定,周单11号中抗-感小班病(5-7级),抗-中抗大斑病(3-5级),高抗-中抗弯孢菌叶斑病(1-5级),高抗-抗茎腐病(2.1-5.7%),感-高感瘤黑粉病(29.4-54.2%),高抗-抗矮花叶病(0.0-7.7%),高感玉米螟(7.1-9.0级),综合抗病性较强,抗虫性弱。
产量表现: 2024年省玉米区试(4000株/亩三组),8点汇总6点增产,平均亩产656.7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3%,差异不显著,居17个参试品种第3位;2024年续试(4000株/亩一组), 8点汇总6点增产,平均亩产500.7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2.9%,差异不显著,居20个参试品种第8位。两年试验平均亩产578.7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1%,居两年参试品种第1位。
2024年省生产试验(4000株/亩),8点汇总全部增产,平均亩产561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9%,居9个参试品种第4位。
1、播期和密度:6月10日前播种,中肥力适宜种植密度 4000株/亩,高肥力4500株/亩。
(1)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注意足墒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及时间定苗和中耕锄草;苗期注意防治蓟马、棉铃虫等害虫,保证苗齐苗壮。
(2)每亩追施纯氮20公斤左右,可采用大喇叭口期一次性施入或前轻后重的分期施肥方式,并注意磷钾肥配合施用。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注意防治玉米螟。
(3)玉米籽粒乳腺消失出现黑粉层后收获,以充分发挥该品种的高产潜力。
审定意见:适宜河南省各地种植。
豫北及豫西地区适播期以10月4日至13日为宜,局部丘陵山区10月初播种为宜;
豫中、豫东地区适播期为10月8日至17日;豫西南地区适播期为10月15日至23日;
豫南地区适播期为10月17日至26日。
收割时间玉米的种植时间决定了玉米的收割时间,而我国玉米的种植时间与我国的地区有关,不同的地区玉米的种植时间不同,玉米的生长周期有三个,分别是苗期、穗期和花粒期。花粒期结束后就要进行收割了。我国玉米收割的时间一般是七八月份的样子,还有部分地区是在九十月份才开始收割。所以你要看你是处于哪个地区,播种的是春玉米还是夏玉米。
玉米粒的背面,从顶部到下部有根线,颜色会由深变浅,这根线就被称为乳线。当乳线完全消失时,玉米的千粒重能达到329克,可以说是最大值,这时是最佳收获期。
玉米植株上剩下5片绿色的叶片,千粒重能比其他时期多10几克,一亩地产量多几十斤。所以在玉米植株的绿色叶片不超过5片时,是最佳收获期。
当玉米授粉40天左右时,玉米千粒重为310克左右;45天时,千粒重为330克左右;50天时,千粒重能达到340克还多。大于50天的话,千粒重又呈下降的趋势,所以在玉米授粉45-50天左右时,是玉米的收获期。
1、以2024年为例,河南省农业厅公布的数字显示,截至9月25日下午,全省秋作物收获已超过六成,玉米、水稻、花生、瓜菜等主要秋作物收获面积都超过了50%。
2、从种植区域来看,南部、中部地区收获均过半。驻马店、汝州、固始收获过八成,郑州、平顶山、南阳、信阳、鹿邑收获过七成,新乡、濮阳、漯河、商丘收获过六成,洛阳、安阳、许昌、周口、济源、巩义、兰考、长垣收获过五成。
3、近期虽有降雨,对秋收整体影响不大。重点是抓住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加强农机调度,发挥农机的抢收作用,加快秋作物收获进度,确保熟一块收一块、颗粒归仓。2024年玉米、花生的机械化收获率大幅提升。尤其是玉米,由原收玉米棒到现在直接收玉米籽粒,节省了人力,提高作业效率。
商丘玉米收割什么时候
1、玉米成熟于秋季的农历的八月中秋节前后,玉米收完后就是农忙的种小麦了。一年的农忙种植就完了。
1、玉米成熟于秋季的农历的八月中秋节前后,玉米收完后就是农忙的种小麦了。一年的农忙种植就完了。
2、商丘位于于河南省的东部,东望安徽淮北,江苏的徐州,西接河南的开封,南邻河南的周口,安徽的亳州,北临山东的菏泽和济宁,只要是黄河平原地区,属于温暖带。
关于本次河南周口玉米什么时候收和河南周口的玉米具体什么时候成熟,收割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