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圈里总有两三头猪抢食不积极?眼看着别人家猪120天出栏,自家猪却要养150天,问题很可能出在育肥猪浓缩饲料标准上。去年河南老刘的养殖场就栽了跟头,用错浓缩料导致每头猪多花127元饲料钱,今天咱们用实战经验拆解关键指标。

“明明喂得不少,猪就是不长膘?” 去年在山东某猪场发现,问题根源出在三个关键点:
| 问题表现 | 达标指标 | 风险成本 |
|---|---|---|
| 日均增重<800g | ≥950g | 每头猪少赚180元 |
| 背膘厚度>20mm | 15-18mm | 屠宰降级扣款 |
| 腹泻率>15% | ≤8% | 药费增加40元/头 |
核心疑问:怎么判断浓缩料是否达标?
记住这三个硬指标:

河北养殖户王姐的案例最典型:把浓缩料粗纤维从9%降到6.5%后,料肉比从2.8:1降到2.5:1,500头猪省下8.6万元。特别提醒:要求厂家提供近三月检测报告,重点关注维生素A、E的活性值。
“自配料怎么搭配浓缩料最省钱?” 教你两招:
广东某万头猪场的数据验证:采用阶段饲喂法,出栏均重提高6kg,瘦肉率增加3个百分点。记住这个公式:浓缩料占比=(目标日增重-800)x0.5%,比如想达到1000g日增重,浓缩料需占25%。

走访23家猪场后,整理出血泪教训:
江西老张去年踩过坑:浓缩料用量提到28%想催肥,结果猪群集体腹泻,每头治疗费多花35元。现在他严格控制在22%,反而提前7天出栏。
云南某智能化猪场的数据显示:实施精准饲喂后,浓缩料用量减少18%,但日增重提高120g,每头猪多赚83元。特别建议:建立饲料档案本,记录每批次的饲喂效果。

搞育肥猪养殖就像做数学题,浓缩饲料标准就是计算公式。最后说个行家才知道的诀窍:真正的好浓缩料,猪吃完后粪便会呈现均匀的深褐色,带着淡淡的酒糟味——这说明营养吸收率达到75%以上。记住,永远别在饲料上贪便宜,选对标就是赚到真金白银。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