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说个真事:去年老李家的育肥舍突然开始死猪,平均三天飘上来两头,眼瞅着就要突破10%伤亡线。这老哥急得大半夜给我打电话,张嘴就吼:"每天死猪比出栏还快,这他妈是养猪还是养祖宗?"今天咱就仔细说,那些养殖场老板打死都不外传的控损秘籍。

先说个反常识 :育肥阶段合理伤亡率根本不是0!中国畜牧业协会2025年数据明明白白写着,国内规模化猪场平均死亡率3.8%。但你要是信了这平均数,分分钟掉坑里——河南张老板的猪场去年夏天伤亡率飙到11%,兽医查了半个月才发现是饮水器高度不对,生生渴死了三十多头。
先给新手划重点:伤亡率这玩意儿得拆开看。就像炒菜分大火爆炒和小火慢炖,育肥猪从30公斤养到120公斤,得分三个阶段控损:
山东某万头猪场的真实数据:2025年他们通过三项改造,硬是把伤亡率从6.7%压到2.3%。具体怎么操作的?我把他们的绝活偷来了:

重点来了! 那些养殖培训课不会告诉你的关键细节:当伤亡率突破5%时,必须立即启动"三查三改"应急方案:
去年我在江苏猪场见到个邪门案例:伤亡率明明控制在3%,但出栏均重比同行轻了15公斤。后来发现是通风口设计反人类——冬季冷风直吹猪背,导致每天多消耗200克饲料来御寒。所以记住,看得见的伤亡是明枪,看不见的损耗才是暗箭。
小编观点:现在饲料成本涨得比房价还猛,死一头育肥猪等于白养二十头。下次看见伤亡率报表,别急着给兽医打电话,先拎着卷尺去量量饮水器高度,说不定有意外惊喜。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