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养猪户发现自家母猪突然消瘦、食欲下降时,脑袋里总会蹦出个疑问:这猪是不是长虫子了?其实啊,母猪有寄生虫这事儿就跟人感冒一样常见。今天就带你扒一扒母猪肚子里有虫的蛛丝马迹,保准你看完就能当半个兽医!
开头先说个真实案例——隔壁老王家去年养的母猪突然集体不吃饲料,原本圆滚滚的体型两个月瘦成皮包骨。老王刚开始以为是饲料问题,换了七八种牌子都没用,最后请来兽医一查,好家伙!每头猪肚子里都住着蛔虫大军。所以说啊,及时发现寄生虫太重要了!
一、母猪有虫的十大报警信号
- 生长速度像按了暂停键:明明喂着高价饲料,体重秤上的数字就是不见涨。特别是断奶后的母猪,原本该快速恢复体况,结果三个月过去还跟刚断奶似的
- 咳嗽喘气像跑完马拉松:凌晨三点总能听见猪圈传来"咔咔"的干咳声,这可不是着凉感冒,很可能是蛔虫幼虫在肺里搞破坏
- 粪便里藏着秘密:拉稀和便秘交替出现,有时候还能在猪粪里看到活的虫体,像白色蚯蚓一样扭动
- 皮肤变成磨砂质感:原本光滑的猪皮变得粗糙起皮,特别是耳后和肚皮这些地方,摸上去像砂纸
- 突然开始挑食:以前见啥吃啥的猪,现在对着饲料盆闻闻就走,偶尔还会啃食泥土或木头
- 眼结膜发黄像黄疸:扒开眼皮看,眼白部分泛着不正常的黄色,这是体内寄生虫影响肝脏的表现
- 产仔数断崖式下跌:怀孕母猪如果感染弓形虫,不是流产就是产下死胎,去年就有养殖场因此损失了20多头仔猪
- 体温忽高忽低坐过山车:特别是感染弓形虫的母猪,体温能飙升到42度,退烧药都压不住
- 淋巴结肿得像核桃:摸摸母猪的腹股沟位置,如果摸到鹌鹑蛋大小的硬块就要警惕了
- 后腿突然瘸了:蛔虫严重时会造成神经损伤,母猪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像跳迪斯科
二、寄生虫带来的三重暴击伤害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不就是几条虫子吗?能有这么严重?其实啊,寄生虫对母猪的危害可比咱们想象的大得多:
- 营养吸血鬼:每条蛔虫每天要吸走0.3克蛋白质,10条虫就能让母猪每天白吃1斤精饲料
- 免疫系统破坏王:感染寄生虫的母猪疫苗效果直接打五折,去年非瘟期间,有养殖场就因为这个全军覆没
- 繁殖能力终结者:弓形虫能让怀孕母猪的流产率飙升到70%,就算顺利生产,仔猪存活率也不到三成
三、自测寄生虫的土办法
怎么判断自家母猪是不是中招了?教你们三个实用妙招:
- 看粪识虫法:早上喂食前突击检查猪圈,用木棍扒拉新鲜粪便。如果看到像煮熟的面条似的白色虫体,基本可以确定是蛔虫
- 皮肤刮片法:用钝刀片在猪耳后刮取皮屑,放在黑纸上用放大镜观察。要是看到会动的红点点,八成是疥螨在作怪
- 玉米粉实验:连续三天在饲料里拌入玉米粉,如果母猪吃完后拉出金黄色粪便,说明消化正常;要是粪便发白还带黏液,可能肠道已经被寄生虫占领
四、驱虫的正确打开方式
发现寄生虫怎么办?别急着乱喂药!去年镇上老李就是乱用敌百虫,结果毒死了三头母猪。正确的驱虫姿势应该是这样的:
步骤 | 操作要点 | 注意事项 |
---|
第一步选药 | 选伊维菌素+阿苯达唑组合拳 | 单用伊维菌素对蛔虫卵无效 |
第二步断食 | 驱虫前饿12小时 | 空腹用药效果提升30% |
第三步喂药 | 傍晚拌料最合适 | 寄生虫夜间活动最频繁 |
第四步清场 | 用药后3天彻底消毒 | 用5%石灰水泼洒地面 |
第五步复查 | 间隔7天再驱一次 | 彻底杀灭新孵化的幼虫 |
特别提醒:怀孕母猪驱虫要格外小心!最好选在配种后45天或产前30天,用多拉菌素这种安全系数高的药。要是发现母猪驱虫后拉出活虫,千万别慌,这正好说明药起作用了。
五、新手常踩的三个大坑
- 见好就收型:驱完一次虫就以为万事大吉,结果两个月后虫子卷土重来。正确做法是春夏秋冬各驱一次,形成保护屏障
- 胡乱加量型:觉得药量加倍效果更好,结果把母猪搞得口吐白沫。记住每公斤体重10-20毫克是安全范围
- 只管杀不管埋型:驱虫后不清理粪便,导致虫卵二次感染。有个养殖场就因为这个,驱虫三年都没彻底解决问题
最后说点大实话——养猪这行当,预防永远比治疗划算。就像咱们村的张技术员常说的:"定期驱虫花的钱,还不够买包中华烟,但能保住整圈猪平安!"下次发现母猪有异常,别再犹豫要不要驱虫了,赶紧抄起电话找兽医才是正经!
: 1内容
: 2内容
: 3内容
: 4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