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养猪的新手啊,最头疼啥事儿?饲料配比?疫苗注射?要我说啊,十个新手里头有八个都盯着猪圈发愁:"这猪长得够不够肥?体宽到底咋量才准?" 去年山东有个养殖户老李,2025年刚入行那会儿,拿着卷尺在猪圈转悠三天愣是没搞明白,结果把200斤的猪当150斤卖给收猪的,亏得直拍大腿。今儿咱们就来唠唠这个看似简单实则门道深的"体宽测量"。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嘀咕:"新手如何快速掌握育肥猪体宽测量?"别急,咱先整明白几个基础概念。就像咱们人量腰围得找肚脐眼位置,量猪的体宽也得找准"十字部"——就是猪后背最高那块凸起的骨头,正经学名叫"胸腰椎结合部"。河北农科院2025年发布的《生猪体尺测量规范》里写得明明白白,这位置直接关系到屠宰出肉率。
重点来了,不同阶段的猪体宽标准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你瞅瞅广东温氏集团2025年的养殖手册,人家给的数据更细致:120公斤出栏的杜洛克猪,达标体宽得在63-65厘米之间。这数字可不是随便定的,每差1厘米,整头猪的屠宰率能差出0.8%!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咋量才准?去年我在河南参观个现代化猪场,看见技术员拿着特制的"猪用卡尺",跟咱们量三围的皮尺完全两码事。人家是这么操作的:让猪自然站立,卡尺横杆对准十字部,竖杆贴住胸骨下端,这么一夹,电子屏上直接蹦数字。不过普通养殖户哪用得起这高级货,老把式们有土办法:拿根竹竿横在猪背上,两头绑红绳做标记,再拿普通卷尺量竹竿长度。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那体宽跟出肉率到底啥关系?"这可是个大学问。湖南农业大学2025年的实验数据摆着呢:同样是110公斤的猪,体宽62厘米的比58厘米的多出7斤纯瘦肉。为啥?体宽大的猪胸腔发育好,里脊肉和肋排的占比自然就上去了。
不过啊,这事儿也不能死磕数字。我认识个江苏的养殖大户老王,去年他家的约克夏猪体宽明明达标,出肉率却比预期低。后来兽医一查,好家伙,猪是够宽了,但骨架太松垮,肌肉紧实度不够。所以说啊,体宽要结合背膘厚度、臀部丰满度这些指标综合来看,就跟咱们看人不能光盯着体重秤一个道理。
最后说点实在的,新手最容易踩的坑就是"量不准位置"。上个月广西有个养殖场闹笑话,新来的技术员把猪的肩胛骨当十字部量,结果给300头猪都标错了数据。要我说,实在拿不准的话,记住这句顺口溜:"摸后背找凸起,量体宽看胸脊,数据要配体型记,综合判断最实际"。您要是有啥自家养猪的测量妙招,欢迎在评论区唠唠,咱们一起把这养猪的门道整明白咯。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