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刚入行的朋友,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买了贵的酵母硒,结果喂了半个月发现动物压根没吸收,饲料槽底下还结块发霉。这时候是不是特想问:这玩意儿到底要怎么混进饲料里才不出问题啊?
(这里得提一嘴,新手最容易犯的错就是直接往饲料里撒粉。我去年就见过个养殖户,拿着酵母硒当胡椒粉似的往饲料堆上抖,结果结块结得跟混凝土似的...)
先说最要命的三件事:
那具体怎么操作?咱们拆开揉碎了说——
别小看这个,玉米粉和豆粕效果差老远了。去年有个实验数据挺有意思,拿三种载体做对比:
载体类型 | 混合均匀度 | 活性保留率 |
---|---|---|
玉米粉 | 85% | 92% |
麸皮 | 78% | 88% |
石粉 | 63% | 直接掉到70% |
(看到没?石粉这种碱性载体直接让酵母硒活性打七折)
特别是中小型养殖场没专业设备的情况。有个土办法挺管用:先把饲料分成三堆,酵母硒分三次撒。就像和面似的,撒一层拌一次,最后再整体翻三遍。这法子虽然笨,但实测均匀度能到90%以上
有次去饲料厂参观,他们技术员说了个诀窍:手心贴搅拌机外壳,要是感觉烫手就停。后来才明白,酵母硒超过45℃就开始失活。现在想想,以前拿开水化开酵母硒的操作简直蠢到家...
可能有人要问:那我用颗粒饲料咋整?总不能拆了重新拌吧?
这事儿还真有招。去年在山东学的法子:把酵母硒做成液体喷雾,趁着颗粒饲料刚出制粒机还热乎的时候喷上去。不过要注意两点:一是喷头得选雾化效果好的,二是必须等饲料温度降到40度以下再喷
再说说剂量问题。常见动物的添加量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千万别信什么"一勺搞定"的说法,我见过按这个说法操作的,结果猪群集体掉毛...)
最近还有个新发现:混合时间不是越长越好。实验室数据表明,立式搅拌机超过15分钟反而会分层,卧式的最好控制在8-12分钟。这点特别反常识,好多老把式都栽在这上头
最后说个真实案例。去年河北有个养鸡场,死活查不出产蛋率低的原因。后来发现是他们把酵母硒和硫酸铜直接混在一起添加,两种物质起反应生成黑色沉淀。所以啊,预混顺序千万不能乱——先加微量元素,最后再加酵母硒
说到底,这行当的门道都在细节里。新手最容易犯的错就是太相信"差不多就行",可偏偏酵母硒这东西,差之毫厘就真能谬以千里。别看现在说得头头是道,当初我可没少交学费...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