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青贮饲料是不是也这样?明明按教程做的,打开窖口不是发黑发霉就是酸臭刺鼻?去年隔壁老张家的牛吃了自家青贮料拉肚子,兽医一看就说"水分没控好",可这看不见摸不着的发酵过程,到底藏着多少新手不知道的门道?今天咱们就仔细讲讲,那些老养殖户藏着掖着的实战经验。
先说说最要命的水分把控。上个月村里小王把刚割的玉米秸秆直接塞窖里,结果上层全霉变——他家秸秆含水量绝对超了75%!按专家说的,全株玉米青贮的黄金水分是65%左右。教你们个土办法:抓把切碎的秸秆使劲攥,指缝见水珠说明太湿得晒半天;要是攥不成团,就得边装填边喷水。这里有个对照表你们记牢了:
玉米秸秆:攥紧后指缝滴水必须晾晒
豆科牧草:手松开料团缓慢散开才合格
多汁饲料:攥出汁水就得掺干草吸水
再说切碎长度,这玩意儿直接决定成败。有人学短视频把秸秆切得跟饺子馅似的,结果牛羊吃了反刍困难。玉米秸秆得切0.5-2cm,还得把玉米粒碾碎90%以上。别像村西李婶用老式铡刀随便切几段,最后发酵不彻底还浪费饲料。这里有个血泪教训:去年有人切了5cm长的秸秆,开窖时中间全发霉,整窖饲料全喂了土地爷。
装窖压窖这步最容易被新手糊弄。你见过边装料边用拖拉机来回碾的吗?每装30-50cm就得压实一次,边角还得人工踩。内蒙的专业户用改装铲车压实,密度能达到700kg/m³,比咱们手工作业高出一大截。重点来了:装填速度要快,三天内必须封窖,拖久了原料氧化发热,乳酸菌都死光光!
密封环节十个新手九个栽跟头。得先铺10-20cm干草再盖塑料膜压土,千万别学村东头老王图省事直接蒙块塑料布。知道为啥要在窖顶堆成馒头状吗?这设计能让雨水顺坡流走,要是发现膜鼓包,赶紧用沙袋压——说明里头还在产气,密封没到位。
说到取料方法,这可是二次发酵的罪魁祸首。必须像切蛋糕那样垂直取料,每次取完马上密封。有人图方便掏洞取料,结果空气进去全完蛋。建议准备专用取料铲,取料面别超1米宽。去年有人贪快横着挖,三天后整窖饲料发烫变质,损失上万块饲料钱。
添加剂这块争议最大。自然发酵就像做馒头不放酵母,成功率低得很。加正规发酵剂能快速形成乳酸菌优势,但千万别买三无产品——去年邻村有人用劣质菌剂,整窖饲料臭得连苍蝇都不肯碰。记住要选农业部目录里的产品,用量按说明书减半用都行。
最后说说发霉饲料的处理。发黑的青贮千万别喂牲口!霉菌毒素轻则让牛羊拉稀,重则直接要命。教你个识别诀窍:好青贮应该是黄绿色带果酸香,抓一把能自然散开;要是粘手发臭,赶紧挖坑深埋。
青贮这事儿啊,真比伺候庄稼还精细。从割秸秆到开窖取料,20多个关键点哪个都不能马虎。下次再有人跟你说"青贮就是挖坑埋草",直接把这篇甩给他——差一道工序,满盘皆输!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