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盯着猪圈里蔫头耷脑的猪崽,是不是也纳闷过——明明喂饱了饲料,怎么光吃不长肉?隔壁老王家用的也是玉米秸秆,人家每头猪能省200块饲料钱,这差距到底出在哪?今天咱们就仔细说说青贮饲料里那些不传之秘。
一、新手最容易踩的三大坑
去年我表舅的猪场就栽在这事上:花三万块做的青贮窖,开窖时臭气熏天。后来才知道是红薯藤和豆粕比例配反了,这玩意就跟炒菜放盐似的,多一勺少一勺真要命。
二、三种黄金配方实测对比
跟饲料厂老师傅偷师来的数据,你们品品:
配方类型 | 原料配比 | 成本/吨 | 适用阶段 | 日均增重 |
---|---|---|---|---|
经济型 | 玉米秆60%+酒糟30%+麸皮10% | 520元 | 育肥前期 | 680g |
强化型 | 苜蓿50%+豆粕20%+红薯藤30% | 780元 | 哺乳母猪 | —— |
应急型 | 花生秧70%+豆腐渣25%+红糖5% | 410元 | 短期补料 | 550g |
注:强化型配方哺乳母猪日均产奶量提升17%,但成本高不建议长期用
知道为啥经济型配方要加酒糟吗?这里头有个门道——酒糟自带乳酸菌,发酵时间能缩短3天。不过得注意,要是酒糟发黑结块了可千万不能用,去年刘家坨养殖场就因为这个折了整窖饲料。
三、发酵成败的生死线
你们肯定听过“压得实、封得快”这六字真言,但具体咋操作?
有个反常识的诀窍——青贮窖别洗太干净!残留的老发酵液其实富含菌种,就跟老面馒头留酵头一个道理。我试过保留5%旧料,新饲料成熟期直接缩短1周。
四、饲喂过渡的隐藏风险
突然换饲料猪会拉肚子这事大家都知道,但你们晓得过渡期该怎么喂吗?上个月我们村发生件邪乎事——老赵家按三天过渡法喂料,结果猪全便秘了。后来才发现问题出在饲喂时间上:
更绝的是,青贮料开封后要在48小时内喂完。上周我去参观的现代化猪场,人家用真空分装袋,每次只开一袋的量,这法子虽然费事,但能避免二次发酵。
五、发霉饲料的救命招
谁家没遇到过饲料发霉?直接扔了心疼,接着喂又怕出事。这里教你们两招:
但说实话,预防比补救重要得多。每周开窖检查时,记得在窖口挂个温度计——要是温度突然升高到40℃以上,赶紧把表层30cm的饲料铲掉。
六、关于配方的真心话
干了十年养殖,我发现个怪现象:越是贵的配方,新手用着越容易翻车。反而那些土法子,像玉米秆掺豆腐渣、花生秧拌麦麸,成本低不说,成功率还高。最近帮邻镇三个养殖场调整配方,饲料成本统共降了28.6%,最夸张的一家,育肥期直接缩短了12天。
不过有句话得说前头——别指望一个配方打天下。哺乳期的母猪、刚断奶的仔猪、快出栏的肉猪,那需求差别大了去了。这就跟人坐月子吃红糖鸡蛋,壮小伙啃馒头咸菜一个理,可千万别搞混了。
最后唠叨一句:雨季千万别做青贮!这话我说过八百遍了,可总有人不信邪。上个月又有两个养殖户找我哭诉,说梅雨天做的青贮全烂了。要真想试试,记得在窖顶搭个遮雨棚,湿度计时刻盯着,超过75%赶紧停手。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