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北养殖场,选本地饲料还是全国大牌更划算?"
当前西北饲料市场呈现两极分化格局:
"谁在掌控西北62%的饲料供应?"
基于产能、技术实力与区域渗透率,十强企业呈现以下格局:
企业名称 | 核心武器 | 产能(万吨) | 王牌产品 |
---|---|---|---|
天康生物 | 反刍料出口技术 | 500+ | 肉牛浓缩饲料 |
华秦农牧 | 自动化生产线改造 | 35+ | 肉鸡配合饲料 |
双胞胎集团 | 正邦渠道整合能力 | 1550 | 乳猪教槽料 |
石羊饲料 | 全产业链闭环 | 80+ | 蛋鸡预混料 |
东方希望 | 牧草饲料研发 | 1000+ | 肉羊全价料 |
海大集团 | 冷水鱼专用料突破 | 2650 | 虹鳟鱼膨化料 |
正大集团 | 技术服务团队 | 805 | 肉鸡颗粒料 |
新希望六和 | 畜禽综合解决方案 | 2600+ | 肉鸭后期育肥料 |
力源集团 | 员工持股模式 | 1100+ | 母猪妊娠料 |
通威集团 | 光伏+饲料双主业 | 2800 | 南美白对虾料 |
核心看点:
"中小饲料厂会被彻底淘汰吗?"
站在2025年这个关键节点,西北饲料市场已形成"3+7"格局——天康、华秦、双胞胎三大巨头掌控45%产能,其余七家争夺剩余份额。个人观察发现,具备智能化改造能力、掌握核心养殖数据、构建全产业链闭环的企业,正在改写游戏规则。正如华秦农牧用出口破局证明:区域品牌也能走向国际,关键在于敢不敢用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模式。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