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刚入行的养猪朋友,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母猪顺利生产了,结果第二天就发现小猪崽子蔫巴巴的,要么缩在角落发抖,要么拉稀脱水,最后活下来的没几头。说真的,我当年刚养第一窝仔猪的时候,21头只活下来9头,那叫一个心疼啊!后来跟着老兽医学了这几招,现在成活率能稳定在95%以上。今天就把这些血泪教训换来的经验掰碎了讲给你们听。
开头先说个扎心的事实:新生仔猪前三天死亡率占整个哺乳期的70%。特别是现在天气转凉了,很多新手最容易栽在保温这件事上。我认识个养殖户,上个月接生完直接把猪崽放在水泥地上,结果第二天全群腹泻,损失了整整两窝小猪。所以啊,咱们今天重点要聊的,就是怎么让这些"小祖宗"平稳度过出生后的黄金72小时。
首先得准备个像样的产房。很多新手觉得"猪圈不就是产房么",其实差远了!地面要铺10公分厚的刨花,墙角得装250瓦红外线灯,温度计必须挂在离地面30公分的位置。这里有个细节特别容易忽略——产床栏杆要用布条缠起来,防止母猪翻身压到小猪。
工具清单你得备齐了:
刚生出来的小猪,体温调节能力比咱们手机电量掉得还快。出生1小时内,环境温度必须保持在35℃,之后每天降0.5℃。这个数据可不是我瞎编的,去年省农科院的实验数据明明白白写着:温度低于32℃时,仔猪腹泻发生率直接翻三倍。
传统做法和科学管理的对比看这里:
老一辈做法 | 现在要求 | |
---|---|---|
保温灯 | 吊在房梁上 | 离地50公分 |
检测方式 | 手摸小猪肚子 | 红外测温仪 |
加温时间 | 只在晚上开 | 24小时恒温 |
这里要敲黑板了!出生后6小时内必须吃够初乳,而且得是前3对乳头的奶。有个养殖户跟我说,他家小猪出生8小时才开始吃奶,结果整窝得了黄痢。后来才知道,初乳里的免疫球蛋白6小时后就会减少一半。
喂初乳的正确姿势: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我明明做了保温,为什么小猪还是拉稀?"八成是湿度没控制好!产房湿度要控制在65%以下,特别是用保温灯的,记得在墙角放点生石灰吸潮。
这几个时间点千万盯紧了:
Q:小猪总被压死怎么办?
A:教你个土办法——在保温箱入口挂串铃铛,小猪进出有响声,母猪就不敢乱动了。
Q:弱仔怎么抢救?
A:准备个注射器灌装5%葡萄糖水,每隔2小时喂2毫升。重点是要把弱仔单独放在最靠近热源的位置。
Q:脐带流血不止咋处理?
A:赶紧用消毒过的缝衣线在离肚皮2公分处扎紧,然后涂上云南白药。记住千万别用烟头烫,容易感染!
小编最后说句实在话:养猪这个事吧,光看理论没用,得自己动手多观察。就像新手如何快速涨粉得靠持续输出干货一样,养仔猪也得天天泡在猪圈里。我到现在还保持着每天早晚各记录一次温湿度的习惯,有时候半夜两点发现温度异常,爬起来调整设备都是常事。记住啊,你糊弄猪,猪就糊弄你的钱包!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