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养殖户朋友抱怨饲料价格跟过山车似的,刚囤的豆粕转眼就降价,玉米价格又玩起"南北倒挂"。新手小白是不是觉得这行情比丈母娘的心思还难猜?别急,咱们今天就把这团乱麻理清楚。
说到饲料市场,绕不开两座大山——玉米和豆粕。这两个家伙占饲料成本的七成以上,它们的价格波动直接决定养殖户的钱包厚度。今年开春玉米市场就整出个"三国演义":东北直属库收购价涨到2250元/吨,华北粮价却暴跌110元,广东港口还玩起价格倒挂。这波操作让刚入行的新手直挠头:不是说玉米全国统一定价吗?
其实啊,这背后藏着三个关键因素。首先东北产区潮粮库存还有300万吨待消化,华北又面临集中卖粮压力。加上4月份巴西700万吨大豆到港,豆粕价格直接开启"滑梯模式",山东日照的豆粕报价两个月跌了600元。这时候养殖户要是还按老经验囤货,分分钟被市场教做人。
饲料市场的三大怪现象:
说到这儿可能有朋友要问:不是说经济复苏会带动养殖业吗?怎么饲料需求反而疲软?这里有个"时间差"的问题。虽然生猪存栏量在恢复,但4月中下旬正好赶上集中出栏期,短期需求被压制。再加上家禽存栏处于历史高位,禽料需求倒是逆势增长,海大、双胞胎这些龙头企业都在加紧布局禽料市场。
新手最关心的肯定是:现在该不该囤货?咱们举个实例。老张的猪场3月份按3400元/吨囤的豆粕,到4月初直接亏掉200元/吨。而隔壁老王采取"小批量多次采购",反而捡到了港口降价的红利。所以说,与其赌行情,不如建立长期采购关系,很多大养殖场现在都跟饲料厂签"保价协议"。
最近有个现象特别有意思——豆粕添加比例开始玩"变脸游戏"。国家推的"减豆行动"本来要降低添加量,可中美贸易政策稍微松动,进口大豆增加,饲料厂又开始悄悄提高比例。这种政策与市场的拉锯战,新手要是没点信息渠道,根本摸不清门道。
说到这,可能有人要拍桌子:这些弯弯绕跟我们小养殖户有啥关系?关系大了去了!比如玉米深加工企业现在库存都堆到天花板,4月份采购意愿明显减弱。这时候你要是还跟着贸易商追涨,大概率要当接盘侠。再比如水产饲料,虽然整体销量下滑,但特水料(比如小棚虾饲料)却出现爆发式增长,这就是典型的"危机中的商机"。
最后给新手朋友提个醒:别看现在豆粕跌得欢,南美天气稍有异常,分分钟给你来个价格反弹。还有那个让人头大的"拉尼娜现象",今年回归概率超过70%,到时候玉米产量受影响,市场又得乱成一锅粥。所以说,饲料市场这潭水深得很,新手千万别凭感觉下脚,多看看直属库收购价、港口到货量这些硬指标,比听小道消息靠谱多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