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现在养猪养鸡的,咋就有人能把饲料钱省下一大半?我前阵子去老王家参观,好家伙,人家用着差不多的玉米豆粕,每头猪愣是少花300块饲料钱!这事儿吧,我琢磨了半个月才整明白——原来问题出在饲料营养成分计算表这个神器上。就跟新手如何快速涨粉得找对方法似的,搞养殖的要是不会算这个,那真是把钱往饲料里白扔啊!
先说说我踩过的坑。去年我给羊配饲料,光知道往里头怼玉米,结果母羊怀崽的时候集体掉膘,兽医来了直摇头:"你这饲料蛋白连达标线都没摸着!"后来才知道,不同阶段的畜禽需要特定营养比例,就像小孩长身体要吃钙片,怀孕的母畜得多补蛋白。
那问题来了:饲料配方到底咋算才不亏钱?我找了个老技术员偷师,他掏出个磨破边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各种原料的营养成分。比如说:
可能你会问:知道这些数字有啥用?嘿!这就好比做饭要知道放几勺盐。我刚开始用土办法,拿计算器按得手抽筋。后来发现个窍门——直接做Excel表格!把每种原料的营养成分输进去,设好公式自动计算总含量。比如说我要配100斤饲料:
玉米用60斤 → 蛋白贡献60×8.7%=5.22斤
豆粕用25斤 → 蛋白贡献25×43%=10.75斤
麦麸15斤就当填充物,这样总蛋白就有15.97%,刚好卡在需求线上。
但问题又来了:自配料和成品料哪个划算?我去年较劲做了对比实验。拿仔猪料来说,买成品料每斤2.8元,自配料成本能压到2.3元。但要注意三点:
最近我发现个怪现象:有些养殖户算着算着就走偏了。上个月见个老乡,非要把饲料蛋白怼到22%,觉得越高越好。结果猪是长得快,但拉稀的拉稀,猝死的猝死。后来才弄明白,营养过剩比不足更可怕,就像人吃多了补品反而伤身。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拍大腿:早看到这个就好了!其实我刚入门时也犯过蠢。记得第一次用计算表,把水分含量给漏了。结果配出来的饲料实际蛋白比计算值低了1.5%,害得鸭子半个月没长膘。现在学乖了,每次都要:
① 查最新原料成分表
② 预留2%的损耗空间
③ 定期送检成品饲料
小编觉得啊,这饲料计算就跟学骑自行车似的,刚开始总得摔两跤。但只要你肯动手算,三个月就能摸出门道。现在我的笔记本扉页还写着老技术员的话:"别光看人家省钱眼红,那都是按计算器按出来的真功夫!"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