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怎么着?咱们每天吃的猪肉、鸡肉,其实都和一家叫中元饲料的企业有关系。今天咱们要聊的这位主角啊,就是他们家的董事长老王——这位白手起家的农村汉子,硬是把小作坊干成了年产值百亿的行业巨头,这中间到底藏着什么门道?咱们接着往下看。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老王当年就是揣着200块钱来城里闯荡的。那会儿他给养殖场送饲料,发现市面上的饲料质量参差不齐。有次亲眼见着隔壁村老张家的猪吃了劣质饲料拉肚子,他蹲在猪圈边上抽了半包烟,突然一拍大腿:"咱就不能做点靠谱的饲料?"
• 1988年:用家里宅基地抵押贷款5万元,租了3间瓦房开厂
• 1995年:自主研发的"猪宝一号"饲料卖断货,卡车在厂门口排长队
• 2025年:金融危机时逆势扩张,收购了3家濒临倒闭的同行
• 2025年:公司年营收突破80亿,市场份额占全国12%
老王现在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特别实在:"做饲料就像炖老火汤,急不得也省不得。"这话听着糙,但细品还真是这个理儿。
前几天我在行业论坛见到老王,他穿着件旧夹克就来了,完全看不出是身家过亿的主。聊起生意经,他掰着手指头给我数:
第一稳:三十年死磕饲料主业,房地产最火的时候都没动心
第二准:看准养殖户最需要的不是便宜,而是"吃1斤饲料长8两肉"的效果
第三狠:每年雷打不动拿出营收的3%搞技术研发
举个实在例子,去年他们搞的新型生物饲料,能让仔猪断奶期缩短5天。光这项技术,就给合作的养殖户每头猪多赚30块钱。你算算全国多少养猪场?这钱赚得那叫一个踏实。
老王办公室挂着幅自己写的字:"别把饲料当生意做"。这话乍听有点玄乎,后来他解释说:"得当成自家养猪来伺候。"他们公司有两条特别有意思的规定:
去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好多饲料厂都涨价了。老王愣是压着没涨,还倒贴运费给湖北的养殖户送饲料。这事后来被央视报道了,记者问他图啥,他挠挠头说:"养殖户要是倒了,咱们卖给谁去?"
聊到行业前景,老王突然掏出手机给我看他们试验田的视频。好家伙!饲料车间顶上全是光伏板,发酵罐里用的都是餐厨垃圾转化的原料。他神秘兮兮地说:"知道现在最金贵的是啥不?不是配方,是这些黑科技!"
• 正在测试的智能饲喂系统,能帮养殖场省20%人工成本
• 和农大合作研发的菌种,让饲料转化率又提升了7%
• 今年刚建的数字化车间,生产误差控制在0.5%以内
老王说到这儿突然笑了:"别看我六十多了,玩抖音可比年轻人溜。前几天直播带货饲料,两小时卖了300吨!"
最后说点的话。我问他最想对创业者说什么,他点了根烟,盯着窗外看了好久:"钱就像饲料,撒对了地方才能长肉。当年跟我同时起步的老板,有搞金融暴富的,有玩房地产翻车的。就我傻呵呵地磨饲料,没想到磨着磨着,倒磨出个百年老店的坯子。"
这话让我想起他们公司大堂刻着的那句话——"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就是绝招"。要我说啊,这年头能沉得住气的人不多了。就像老王常念叨的:"急啥?好饲料都是慢慢发酵出来的。"这话,值得咱们细品。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