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老张家猪场去年换了批"高蛋白饲料",结果猪越吃越瘦?隔壁老王用着便宜饲料,养的鱼反倒个个肥美?这事儿啊,多半是饲料里的粗蛋白在作妖!今天就带大伙儿扒开饲料袋,看看这粗蛋白的门道到底有多深。
别看饲料袋上标着40%粗蛋白,可能只有30%能被动物吸收!这玩意儿就像网购——图片仅供参考,实际效果全靠良心。粗蛋白说白了就是饲料里所有含氮物质的总和,里头分三六九等:
举个栗子:羽毛粉粗蛋白含量高达77.9%,但消化率连30%都不到。这就好比你买一筐苹果,看着数量多,实际能吃的没几个烂芯的。
Q:专家总说不能只看粗蛋白含量,那该看啥?
A:抓住三个命门——消化率、氨基酸、抗营养因子。比如菜粕虽然CP36%不如豆粕,但必需氨基酸更契合猪的需求,实际效果反而更好
Q:听说用杂粕能省钱,怎么用才不翻车?
A:记住这个"三三制"口诀:
Q:新型蛋白听着玄乎,真能用吗?
A:靠谱的已经大规模用了!比如:
刚入行那会儿,我也被坑过。有次买了批CP42%的"超值饲料",结果猪越吃越瘦。后来发现是黑心厂家用尿素充数,气得我直接找上门理论。现在选料就认三条:
话说回来,选粗蛋白就像找对象——光看"颜值"(蛋白含量)不行,得看"内涵"(消化吸收)和"家世"(原料来源)。没有最好的蛋白源,只有最合适的搭配方案。下次买饲料前,记得先摸清自家养殖场的真实需求,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数字忽悠啦!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