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养猪的朋友们是不是看着饲料单子就发懵?豆粕、鱼粉、菜籽饼…价格从三千到八千一吨都有,买贵的怕被宰,买便宜的又怕猪不长肉。去年我表弟就吃过亏,听信推销买了批“高蛋白浓缩料”,结果猪越喂越瘦,最后发现蛋白含量根本不足——这事估计不少新手都遇到过吧?今天咱就唠点实在的,记住这三大关键词:看阶段、算细账、避大坑,保准让你少走两年弯路。
说实话,刚开始我也被这些名词绕晕过。后来跑了好几个猪场才搞明白,关键得看两点:有效蛋白含量和猪能不能消化。举个栗子:
记得到现在,有次去饲料厂参观,老师傅偷偷告诉我:“现在很多养殖户盯着蛋白数值看,却不知道消化率差30%等于白喂。就像人吃金针菇,看着吃进去,拉出来还是原样。”
新手最容易犯的错就是“一刀切”。拿我家猪场去年教训来说:
猪的阶段 | 踩过的坑 | 正确方案 |
---|---|---|
仔猪(15-30kg) | 喂普通豆粕拉稀 | 乳清粉+鱼粉,蛋白22% |
中猪(30-60kg) | 用高价鱼粉成本爆炸 | 豆粕+菜籽饼,蛋白16% |
大猪(60kg+) | 喂高蛋白反而长得慢 | 棉籽粕+DDGS,蛋白14% |
隔壁老王家更离谱,给快出栏的猪喂22%蛋白饲料,结果每头猪多花90块饲料钱,卖的时候肥膘多扣了50块,里外里净亏140。猪到后期就跟人中年发福似的,蛋白喂多了纯属浪费。
今年饲料成本涨得我心慌,试出几个土办法:
上个月拿30头猪做实验,用方案1替代一半豆粕,你猜咋着?日均增重还多了50克。关键是要补足蛋氨酸和赖氨酸,就像做菜不能只放盐,还得加点酱油提鲜。
说个真事,前年我从河南进了批“特价豆粕”,检测发现掺了20%花生壳粉,蛋白含量直接腰斩。现在买饲料宁可多跑20公里去正规厂,也不敢信路边摊的便宜货。
我现在养猪就认死理:豆粕用量绝不超15%,主要用发酵杂粕+4%鱼粉。去年算总账,每头猪饲料成本省了82块,500头猪就多赚四万多。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进口饲料,仔细算算每克有效蛋白的成本,真不如咱们的土法子实在。说到底,养猪不是比谁饲料贵,是比谁会算账。那些劝你多喂高蛋白的,不是卖饲料的就是兽医——你细品?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