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给猪场换自配料时,发现个诡异现象——明明按标准配的饲料,检测报告却显示粗蛋白少了12%!后来扒出原料供应商的检测单才发现,标注43%蛋白的豆粕实测只有38.6%,这批饲料让我多烧了八千块,还差点被买家告上法庭!
新手必看:这三个数记错直接亏钱
刚开始学配料那会儿,我觉得玉米都长一个样。直到把河北玉米当东北玉米用,猪群集体拉稀才清醒。现在我的检测本首页用马克笔写着:
自配料VS品牌料:这笔账藏着魔鬼细节
跟饲料销售干架时,我甩出这张对比表:
自配料 | 某大牌妊娠母猪料 | |
---|---|---|
斤成本 | 2.8元 | 3.6元 |
日均增重 | 1.7斤 | 2.1斤 |
运输损耗 | 6% | 3% |
账期成本 | 0.3元/斤 | 0.8元/斤 |
真实到嘴成本: | ||
自配料=(2.8×1.06+0.3)÷1.7≈1.96元/斤 | ||
品牌料=(3.6×1.03+0.8)÷2.1≈2.14元/斤 | ||
看清楚没?自配料每斤省1毛8!但要注意: |
司法重锤:这些案例看得我手抖
现在饲料库墙上贴着三张法院判决书:
① 2025年某牛场因黄曲霉超标被罚31万(用了霉变玉米)
② 今年两家兔场违规添加喹乙醇上黑名单
③ 新规要求检测报告保存至少三年
我现在收货必唱三部曲:
老师傅的作弊码:动态调整三色法
饲料厂退休的李工教我个损招——红黄绿分区计算法:
小编最近发现个反常识现象:精准计算后故意多配0.5%营养,反而更省钱!就像我给产蛋鸡调的配方,实际投喂时会有5%-10%的浪费,现在每万只鸡每月省下1400斤饲料。这事儿就跟炒菜多放把盐似的——你以为浪费了?其实恰到好处!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