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刚入行的养猪朋友,你们有没有过这种困惑?明明看着别人养猪赚得盆满钵满,自己却总在算存栏量时犯迷糊——到底是该把怀孕的母猪都算上,还是只统计能下崽的?上个月买的那批后备母猪到底该不该计入总数?今儿咱就仔细说,保准你看完就能拿着本子去猪圈实操!
(这里悄悄说个秘密:去年我帮隔壁老王家算存栏量,硬是帮他多找出20头"隐形母猪",相当于白捡了4万多块钱...)
刚开始我也纳闷,不就是数猪吗能有多难?后来才发现,这里头藏着大学问。首先得搞明白:存栏量不是简单的"见猪就数",得区分三类母猪:
举个真实案例:张庄李大姐去年把15头刚断奶的母猪算进存栏,结果饲料成本多花了2万块,最后卖猪时才发现实际能用的根本没那么多。重点来了:算存栏量必须扣除预计淘汰率,业内老手通常按8%-12%来预估。
现在咱们来点实际的,拿个本子跟我走:
举个栗子:老王猪场月初有80头能繁+20头后备,当月进了15头后备,淘汰了8头老母猪。那实际存栏量就是(80+20)+15-8=107头,而不是傻傻的115头!
新手最容易栽跟头的地方来了!上个月帮人查账发现,90%的误差都来自这些情况:
给大家看个对比表就明白了:
错误算法 | 正确算法 | 差额 |
---|---|---|
直接清点头数 | 按标准扣除淘汰 | 平均差15% |
每月固定数值 | 动态调整 | 季度差可达30% |
只算能繁母猪 | 计入有效后备 | 损失后备价值20% |
你可能要问:费这老大劲算数有啥用?咱拿真金白银说话:
举个例子:今年3月猪价涨到9块时,精准算准存栏的养殖户能多出栏15%的猪,每头多赚300块。千头规模的场子,这就是45万的差距啊!
要我说啊,算存栏量就跟谈恋爱似的——得天天惦记着,时不时就得核对。见过太多新手开头不当回事,等到卖猪时发现账对不上,那真是哭都找不着调。现在手机都能下养猪记账APP了,咱就别再拿小本本硬扛了。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养猪这事,数据准了,钱自然就来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