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头家的玉米地今年又丰收了,可看着堆成小山的玉米杆子他直挠头:"这玩意儿烧了罚款,堆着生虫,打碎了直接埋地里行不?"这话可说到咱庄稼人心坎上了!今天咱就掰扯掰扯这个事——玉米杆粉碎后究竟咋发酵才对路?我可是交了三年"学费"才摸清门道,那些年失败的酸臭味现在想起来还呛鼻子呢!
去年隔壁村老李头图省事,把粉碎的玉米杆直接翻进菜地。结果你猜咋着?半个月后萝卜苗蔫得像霜打的茄子。农技员过来一瞧直跺脚:"生秸秆在土里分解要抢氮肥,就跟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一个理!"
发酵前后对比看这里:
处理方式 | 肥效释放 | 病虫害风险 | 使用时间 |
---|---|---|---|
未发酵直接还田 | 抢氮烧苗 | 虫卵存活率70% | 需等待3个月 |
正确发酵处理 | 缓释养分 | 虫卵灭活率95% | 7天可用 |
刚开始我也以为随便堆堆就行,结果整出个"生化武器"。现在学精了,这几样家伙什可不能少:
这里插句嘴:菌剂不是越贵越好!县农资站8块钱一包的腐熟剂,比网上吹得天花乱坠的"进口菌种"还好使。
先在地面铺层干草吸潮,接着铺20公分碎玉米杆。重点来了——菌剂要兑35℃温水激活!我常用1斤菌剂兑50斤水,拿体温计试过,手摸着微微发热正合适。
这时候把手插进料堆,要是烫得缩手就对了(约55℃)。去年我犯傻,温度刚上来就急着翻堆,结果热量全散啦!记住:头三天千万别动,让菌种安心繁殖。
掀开塑料布一角闻闻:
上周帮邻居检查,一掀布酸香扑鼻,这妥妥的成功案例!
折腾这些年算是明白了,发酵就跟养孩子似的——不能太娇惯也不能完全放养。现在我的标准操作是:堆好料、盖严实、七天直接验收。去年用这法子处理了5吨玉米杆,光肥料钱就省了3000多块。
最近发现个新诀窍:往料堆里掺5%的麦麸,发酵速度能快一倍!这可是跟省农科院专家偷学的,一般人我都不告诉!对了,发酵好的料摸着应该像潮湿的茶叶渣,一搓就碎,有这个状态就能放心用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