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问答专区 >
影响仔猪成活有哪些因素 饲养的仔猪成活率较低,该怎么办

作者:饲料探秘 时间:2025-08-15 阅读:448

很多朋友对于影响仔猪成活有哪些因素和如何提高仔猪成活率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饲养的仔猪成活率较低,该怎么办

如何提高小猪的存活率?我们必须知道,要想提高仔猪的成活率,需要注意的地方如下:

1.做好疫苗,比如常见的猪瘟、蓝耳、伪狂犬病、口蹄疫等等。如果我们做得不好,那么小猪肯定很难获得高存活率。比如蓝耳病控制不好,肯定会导致流产、死胎。伪狂犬病如果不做疫苗,那么一旦母猪产后小猪被感染狂犬病,死亡率是非常高的。

2.做好驱虫,肝肾毒性和霉菌毒素的解毒,以及附红细胞体和蓝耳病病毒的纯化。如需驱虫,一般建议选择孕母猪 45天后7天,分娩前半个月,驱虫一定要用够7天。当然最好的驱虫方式是开7天车,停7天车,再开7天车。 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剂的复合杀虫剂产品应该作为杀虫剂,而所谓的中药不应该作为杀虫剂,一般效果不佳。

1.对于孕母猪来说,首先要注意防止外来传染病的入侵。如果母猪感染了某种流行性疾病,不仅会损害母猪本身,还会影响母猪肚子里猪胎儿的健康状况。

影响仔猪成活有哪些因素 饲养的仔猪成活率较低,该怎么办
(来源网络,侵删)

2.在母猪的孕晚期,最好给母猪一个单独的空间,既能保证母猪得到良好的休息和充足的食物,又能减少其他猪对它的侵占。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室内环境,为母猪提供一个干净的地方,从而使猪胎健康发育。

3.下一步要合理喂养。根据怀孕的不同阶段,要搭配不同的饲料,让母猪能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同时要保证饲料和水源的卫生,绝不喂变质的饲料。

正常情况下,首先要做的就是预防小猪腹泻。除了刚才提到的解决产妇腹泻的方法,还需要预防小猪腹泻。一般母猪产后消炎一定要做好。可以用注射:产后太保针,给母猪产后饮水或混合阿莫西林七天,做母猪产后消炎。小猪的腹泻问题也可以通过母猪奶止泻来预防。给小猪饮水:利赛波对预防小猪黄白痢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只要小猪没有腹泻,死亡率就会控制在比较小的范围内。

一般建议小猪在断奶前第3、7、1天注射0.5 ml重症太保针,可以预防各种常见的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这样可以明显保证小猪的存活率。

以上是提高小猪存活率的方法。 就是母猪和小猪都一起对待,核心是要做好喂养管理,只有这样,小猪的死亡率才能大大降低。

怎样提高仔猪成活率

初生仔猪对外界适应性差,抵抗力较弱,消化功能不够完善,如果饲养管理稍为疏忽,就容易引起死亡。

接生后,应及时擦干净仔猪身上的羊水,并挪到暖和的地方。以后还要做到以下两点。

1、要让仔猪吃足初乳初乳中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镁、盐也较多,并具轻泻作用,能促进胎粪排出。更重要的是初乳中含有大量的抗体,可使仔猪获得对疾病的免疫力。 仔猪出生后1~2天内,应及早让它吃上初乳,以便从中获得抗体。

2、要给仔猪固定乳头为了保证全窝仔猪发育均匀,可采取人工固定乳头的方未能,把发育差的仔猪固定在前边几对出乳多的乳头上吮乳;把发育较好的调整到后边几对出乳少的乳头上吮乳。给仔猪固定乳头,开始要细心照看,一般经2~3天就可达到固定的目的。

3、环境温度适宜。新生仔猪的组织器官和机能尚未发育完全,皮下脂肪薄,被毛稀少,抗寒能力弱。特别在低温环境里,仔猪易患低血糖、感冒、肺炎等疾病,严重时会大批死亡。仔猪生长的适宜温度是:初生后6小时内为 35℃。1-3日龄为30℃-34℃。4- 7日龄为28℃-30℃、8-15日龄为 25℃-28℃。冬天猪舍要堵塞风洞,辅垫厚草,保持干燥。有条件时,最好在产圈内一角修建保温室(长宽80-120cm、高80cm),保温室一侧下端开门让仔猪自由出入(需引导1-2次)。保温室顶端忌吊150-250瓦红外线灯泡,灯泡距床面40-50cm,随着仔猪长大,加大灯泡距床面的距离,床面温度也随着降低。

4、高床培育哺乳仔猪。由于地面上母猪和仔猪粪尿的污染,母猪乳头肮脏,圈舍潮湿寒冷是发生仔猪下痢的原因之一。仔猪下痢常造成生长停滞,甚至死亡,给仔猪生产带来很大损失。提倡高床培育,改善仔猪的卫生条件,下痢病可基本解决,仔猪健壮,生长发育整齐

仔猪对环境、营养和管理要求极高,初生仔猪的环境适温为30~34摄氏度。仔猪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冻死、压死及下痢。这是因为初生仔被毛稀疏,皮下脂肪极少,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完善;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很差;缺乏被动免疫力,因而,使弱仔夭折十分严重。据统计,体重小于1公斤的仔猪有60%~70%死亡。加之,猪1次产仔延续3~4个小时。此间,对于已产出的仔猪不管不顾,若无人助产、护理,极易冻死、憋死。

仔猪下痢,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甚至全造成死亡。一般仔猪白痢较为多见。防治方法是:在仔猪生后吃第1次乳前,喂给0.1%高锰酸钾2~3毫升,以后每隔5天1次;或在仔猪开食后,每头每天用土霉素15毫克拌料饲喂。同时要搞好饲料、食糟、饮水和母猪乳头的清洁卫生,不让仔细啃咬脏物。一旦仔猪发生白痢,可用呋喃西林或痢特灵每日0.1~0.3克,或磺胺脒每日0.75~1.2克,均分两次内服,连用2~3天。

仔猪从母乳中获得的被动免疫能力只能维持2~3周龄,而仔猪自身免疫系统的形成一般在4~6周龄,所以4周龄仔猪抵抗力最差。由此可见,早期断奶不仅要求严格的环境条件,完善的饲料,还要精心管理。如果仔猪断乳不当,断乳后就人掉膘、减重、体质变弱,生长受阻,甚至引起大批死亡。 断乳时,必须把母猪调离出去,让仔猪留在原圈内饲养一段时间。然后,再按中弱、大小分群或出售。仔猪断乳后的最初半个月到1个月,必须保持哺乳期的饲料种类和饲喂次数,以后逐渐改为断乳仔猪饲用的饲料,逐渐减少饲喂次数。

早期补料。为保证仔猪正常生长,必须及时补充饲料。为使仔猪早认料,可于5-7日龄对仔猪开始诱食,方法是:将炒熟的玉米、豆类等粒料洒些糖水,再裹些仔猪配合饲料,任其自由拣食,每天有意识地把仔猪赶到补料间几次,便可使其吃料。同时要供给清洁饮水,冷天最好让仔猪饮温开水。

四、提高母猪在娠后期的能量水平

在母猪怀孕后期加喂脂肪或增加能量饲料,对繁殖力并无影响,但可提高初乳与常乳的乳脂率,增加胎儿体内的能量贮存,有利于仔猪成活。在母猪分娩前 1个月,每天补喂200-250克动物脂肪或油脂性饲料。

根据养猪户的经验介绍,对怀孕母猪产前10天至产后5天,每天喂给维生素C1.0克,可使仔猪的成活率提高25%~45%,生长增重10%~20%。若在仔猪出生后1周内,每天每天肌肉注射1毫升维生素C,也可取得同样效果。

2、铁盐的补充。对新生仔猪补铁,是一项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措施。初生仔猪每天平均需要 7-11毫克铁,但100克猪乳中不足0.2毫克,不足仔猪需铁量的 5%。缺铁仔猪表现为贫血症状,易并发白痢、肺炎,常见于5-20日龄仔猪。

2.注射含铁制剂:在4日龄内注射葡萄糖铁钴注射液或右旋糖酥铁注射液1毫升。

3.配制硫酸亚铁――硫酸铜溶液喂仔猪:取2.5克硫酸亚铁和 1克硫酸铜,溶于 1000毫升热水中,过滤后给仔猪口服。用于治疗时,每天两次,每次5-10毫升,用于预防时,在3、5、7、10、15日龄时每日两次,每次10毫升。

1.搞好饲料、饮水卫生,圈舍消毒。

3.做好防寒保温工作。一旦发生黄痢或白痢可口服促菌生片,或用土霉素、庆大霉素、痢特灵、黄连素等药物治疗。

如何提高仔猪成活率

(1)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在临产前1个月适当提高营养水平,增加饲喂量,以提高仔猪的初生重。母猪妊娠后期可注射大肠杆菌K88等疫苗,使母猪产生抗体,通过乳汁传给仔猪,从而预防仔猪腹泻。

(2)做好防冻保温工作在保证产房温度20℃左右的基础上,应在产栏内设置仔猪保温箱,箱内吊挂250瓦的红外线灯,灯距箱底面40厘米,或在箱内铺电热板。

(3)防压在母猪产前1周到产后1周,要求昼夜值班护理;在分娩舍内设置护仔栏,以保护仔猪和限制母猪活动。

(4)让初生仔猪吃足初乳早吃初乳可以及早获得免疫力,获得丰富的营养,能尽快产生体热,增加抗寒抗病能力。

(5)固定奶头如果仔猪吃奶位置不固定,会使弱小仔猪因抢不到乳头错过放奶时间而被饿死或成为僵猪。 在仔猪生后2天内,应人工固定奶头,将弱小仔猪固定在前中部乳头,以弥补先天不足,保证全窝仔猪均匀发育。

(6)选择性寄养在母猪产仔过多而无力全部哺育时,应将多余仔猪寄养给其他母猪哺育。

(7)补铁在仔猪生后2~3天,给每头仔猪肌注补铁100~150毫克,不但可预防缺铁性贫血,而且平均每窝断奶育活仔猪数可增加0.5~1头,60日龄体重可提高1~2千克;在缺硒地区,还应同时注射0.1%的亚硒酸钠与维生素E合剂,每头1毫升,10日龄每头再注射1毫升。

(8)补料仔猪生后7天左右,可采用自由采食法补料,即在补料槽里放上颗粒料等,让仔猪自由采食,为使仔猪尽快吃料,开始几天将仔猪赶到补料槽旁边,上、下午各1次,效果较好。

哺乳仔猪在吃奶(8)矫正母猪咬仔不良行为给母猪带上防护口罩,人工强制哺乳;在母猪产前、产后给予充足的温盐水;接产人员要及时清除母猪排出的胎衣;淘汰有咬仔恶癖的母猪等。

通过上文的内容介绍,大家对“影响仔猪成活有哪些因素”大家是不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呢?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详细、更多的相关内容,则可以继续本站。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haosiliao.com/wenda/44618.html

标签: 仔猪,成活率
Copyright ©2019-2024 好饲料网https://www.haosiliao.com/ 网站地图 豫ICP备20240871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