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问答专区 >
非洲猪瘟疫苗研究进展:基因编辑与亚单位疫苗如何突破技术瓶颈,当前疫苗研发难点与最新突破

作者:养殖良策 时间:2025-09-09 阅读:363


为何非洲猪瘟疫苗研发如此困难?

​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生物学特性​​使其成为疫苗研发的"硬骨头":

非洲猪瘟疫苗研究进展:基因编辑与亚单位疫苗如何突破技术瓶颈,当前疫苗研发难点与最新突破
  1. ​基因组庞大复杂​​:ASFV拥有170-190kb的双链DNA基因组,包含150-167个开放阅读框,远超常规病毒(如新冠病毒仅约30kb)。
  2. ​免疫逃逸机制多样​​:病毒通过pI7L等蛋白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阻断干扰素γ的抗病毒作用,同时可下调糖酵解代谢干扰宿主免疫应答。
  3. ​病毒稳定性极强​​:研究显示ASFV在34℃饲料中存活120天仍保持感染性,常规消毒手段难以彻底灭活。

​_核心矛盾_​​:现有技术路线中,​​减毒活疫苗存在毒力返强风险​​,而​​亚单位疫苗保护力有限​​。例如韩国研发的ASFV-MEC-01弱毒苗虽能提供100%保护,但缺失12个基因的稳定性仍需验证;国内普莱柯的亚单位疫苗虽安全性高,但对高毒力毒株交叉保护率不足50%。


2025年疫苗研发的三大技术突破

突破一:反向遗传操作系统首次建立

德国团队通过​​合成生物学策略​​,将ASFV基因组拆分为12个片段,利用酵母同源重组技术完成组装,并引入​​辅助病毒激活系统​​。该平台已成功构建CD2v、A238L等多基因缺失毒株,使疫苗设计从"基因盲改"升级为"精准编辑"。
​_亮点_​​:此技术使疫苗研发周期缩短60%,为基因II型毒株(中国主要流行株)疫苗开发奠定基础。

突破二:BLPs载体技术激活三重免疫

哈兽研创新性采用​​细菌样颗粒(BLPs)技术​​,将ASFV抗原锚定于乳酸乳球菌肽聚糖骨架。动物实验显示,该疫苗可同时激活​​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黏膜免疫​​,保护率提升至85%。
​_优势对比_​​:

非洲猪瘟疫苗研究进展:基因编辑与亚单位疫苗如何突破技术瓶颈,当前疫苗研发难点与最新突破
传统亚单位疫苗BLPs疫苗
仅激活抗体反应三重免疫协同
需多次免疫单次接种有效
生产成本高发酵工艺成本降低40%

突破三:腺病毒载体实现黏膜免疫

中科院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采用"肌注+鼻喷"双途径接种,在猪呼吸道建立免疫屏障。该疫苗对田间流行株保护率达100%,且​​无抗原竞争现象​​,可同时表达5种ASFV抗原。


多路线并行的中国方案

国内形成​​四大技术路线​​攻关格局:

  1. ​基因缺失活疫苗​​(哈兽研):完成I177L、EP402R等关键毒力基因缺失,正在申报临床试验
  2. ​mRNA疫苗​​(生物股份):完成抗原优化和递送系统测试,预计2026年进入田间试验
  3. ​亚单位疫苗​​(普莱柯):聚焦p72、p54等结构蛋白,应急评审已进入最后阶段
  4. ​新型佐剂开发​​:千金藤碱等天然化合物被证实可通过抑制Hsp90-Cdc37复合物阻断病毒

​_产业协同创新_​​:温氏、牧原等龙头企业建设​​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全国通过验收的349个养殖场成为疫苗临床试验基地,实现"研发-应用"闭环。

非洲猪瘟疫苗研究进展:基因编辑与亚单位疫苗如何突破技术瓶颈,当前疫苗研发难点与最新突破

疫苗研发的挑战与前景

​现存难题​​:

  • 商业疫苗株在PAM细胞中的传代稳定性不足(超过15代易发生基因重组)
  • 缺乏跨基因型保护数据(当前疫苗多针对II型毒株)
  • 鉴别诊断技术(DIVA)尚未与疫苗配套成熟

​个人观点​​:尽管越南宣称实现疫苗商业化,但其590万剂接种量仅覆盖该国3%生猪存栏,且缺乏第三方有效性验证。中国采取的​​多技术路线并行策略​​更具科学性——基因编辑解决根本免疫原性问题,亚单位疫苗保障生物安全,黏膜免疫阻断传播链。预计2026-2027年将有2-3种疫苗获批应急使用,但未来十年内,"疫苗免疫+生物安全"仍将是防控核心组合拳。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haosiliao.com/wenda/50755.html

标签: 疫苗,猪瘟
Copyright ©2019-2024 好饲料网https://www.haosiliao.com/ 网站地图 豫ICP备20240871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