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饲料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中国企业在这场竞争中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根据WATT国际传媒最新发布的全球顶级饲料企业榜单,2025年全球148家百万吨级饲企共生产5.6亿吨饲料,其中中国军团贡献了37%的产量。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行业密码?
新希望集团以2874万吨年产量连续三年蝉联冠军,相当于每天生产7.87万吨饲料。这家从四川走出的企业,用25年时间完成了从鹌鹑养殖户到全球饲企龙头的逆袭,其海外版图已覆盖越南、印尼等15个国家。
海大集团以2174万吨产量稳居第二,其水产饲料销量连续8年全球第一。这家广州企业在罗非鱼饲料市场占有率超40%,独创的膨化饲料技术让养殖效率提升20%。
牧原集团首次跻身全球前三,2000万吨的饲料产量背后是其6381万头的生猪出栏量。更值得关注的是其5.7%的豆粕使用率,比行业平均水平低一半,每年节省大豆相当于145万亩耕地产量。
在全球十强中,美国嘉吉、泰国正大、法国威隆等老牌企业仍在细分领域保持优势:
但中国企业的成本控制正在改写游戏规则。新希望自建原料采购体系降低5%成本,海大集团通过集中化生产使吨均能耗下降12%,这些数字让欧洲同行倍感压力。
豆粕减量替代已成行业生死线。牧原研发的低蛋白日粮技术,通过添加合成氨基酸将豆粕用量控制在6%以下。这项创新若在全行业推广,每年可减少大豆进口1000万吨。
智能化改造正在重塑生产流程:
环保压力催生绿色转型。通威股份的光伏+饲料模式,在川内12个生产基地实现100%绿电覆盖,每年减少碳排放28万吨。
在非洲市场,海大集团的埃及工厂年产能突破50万吨,用高性价比罗非鱼料打开北非市场缺口。其"饲料+种苗+回收"的闭环模式,让当地养殖户收益提升40%。
东南亚战场则上演着新希望与正大的贴身肉搏:
拉美市场成为新蓝海,牧原在厄瓜多尔试水的对虾饲料,用4个月时间拿下8%市场份额。这个被欧美企业忽视的角落,正成为中国饲企的试验田。
当前全球饲料行业正从规模竞争转向价值竞争,未来3年将决定谁能站上5000万吨产量门槛。值得关注的是,新希望已将2025年目标定为突破3000万吨,而海大在半年报中透露正在筹建8个海外基地。当中国饲企把战场延伸到原料端(布局巴西大豆田)和消费端(发展食品深加工),这场产业革命才刚刚开始。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