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有没有发现啊?有些养猪场里的猪就跟疯了似的,互相咬着尾巴不撒嘴。这事儿吧,看起来挺邪乎的,其实都是有原因的。就像咱们人住得不舒服会闹脾气,猪也是这个理儿。今儿个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猪咬尾巴到底咋回事?
先说说这猪住的地方。很多新手觉得给猪铺上漏缝地板挺高级,既能保持干燥又方便打扫。可你们知道吗?这种设计反而容易让猪急眼——那些抢不到饲料的"弱势猪",饿急了眼就开始咬同伴的尾巴。
更邪门的是光照强度。有数据显示,超过200勒克斯的灯光照得猪坐立不安,就跟咱们被探照灯照着似的,这时候猪的咬尾概率能涨三成。还有啊,您要是图省事不给猪圈铺褥草,这群家伙为了抢块软和地儿,那尾巴可就成了活靶子。
接着说说猪的伙食问题。有些养殖户为了省钱,买的饲料营养不均衡。您猜怎么着?缺了这几种关键营养,猪就跟犯毒瘾似的要找东西啃:
营养缺口 | 补救办法 | 见效时间 |
---|---|---|
维生素B族 | 每吨料加2公斤复合维生素 | 3-5天 |
食盐 | 短期加到0.9%浓度 | 当天见效 |
硫元素 | 添加0.5%硫酸钠 | 7天起效 |
这寄生虫啊,简直就是咬尾事件的"幕后黑手"。您可别小看这些小虫子,它们能让咬尾概率暴增五倍!比如说这疥螨,咬得猪浑身刺挠,猪为了止痒逮啥啃啥。还有蛔虫更缺德,愣是能吃掉猪三成的营养,害得猪饿得啃尾巴充饥。
要说驱虫的黄金时间可得记牢了:
说到防治办法,很多老养殖户都推崇给猪断尾。确实哈,数据说断尾能把咬尾率从6.86%降到0.25%。不过这里头也有讲究——断尾早了影响猪长个,晚了又容易感染。最好是出生三天内动手,位置得离尾巴根1厘米左右。
不过这事儿也有争议。有研究说断尾的猪每天少长0.8%的肉,换算下来每头猪少挣15块钱呢。所以说啊,断尾只能当应急手段,不能当万灵丹使。
要说这大热天的,猪咬尾巴的事儿能多四成。为啥?温度超过25℃猪就躁得慌,跟咱们夏天容易上火一个道理。这时候得赶紧给猪圈装水帘系统,把温度压到22℃以下。再往猪圈里挂点旧轮胎、铁链子啥的,让猪有东西折腾,就不惦记着咬尾巴了。
小编觉着吧,这猪咬尾巴就跟小孩哭闹似的,都是给咱们发信号呢。真要解决这事儿,得从猪的"衣食住行"全方位下手。比如说改造下通风系统,这钱花得值——有数据说投入1块钱改造,能省下3块5的损失。总比天天给猪断尾强,您说是这个理儿不?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