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某饲料厂去年被罚50万,问题竟出在代加工协议里的两个错别字!这事儿揭开行业潜规则——饲料代加工合法手续的办理,差个标点都可能让合作变违法。备齐三份证件、签对五条合同,能让代工风险直降70%。

证照核验对照表
| 证件类型 | 发证单位 | 有效期 | 常见漏洞 |
|---|---|---|---|
| 生产许可证 | 省农业厅 | 5年 | 漏填委托方信息 |
| 商标授权书 | 品牌持有方 | 1年 | 未公证备案 |
| 质量承诺书 | 双方法人 | 按批次 | 缺少骑缝章 |
山东老王的惨痛教训:代加工合同里写着"含添加剂预混料",实际却未取得预混料生产资质。生产许可证编号必须包含'饲代'字样,这是判断代加工资质真伪的关键。
合同避坑指南
正确条款示范:

错误案例:某合同仅写"按国标执行",结果委托方拿出欧盟标准索赔。记住,检测费分担比例必须写入补充协议,通常按6:4划分。
年审预警机制
江苏某代工厂建立的三级审查制度:
这套机制让他们去年避开三次重大处罚。特别提醒:代加工备案需在投产前30天完成,县级农业农村局官网可查进度。

现在你应该明白,合法代加工不是签个合同就完事。那些躺在档案袋里的证件,每年得翻出来晒三次太阳——证件过期比原料霉变更危险。(注:文中数据来自2025年饲料行业合规白皮书)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