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某猪场去年有12头母猪产后突然断奶,技术员检查饲料配方后发现——产后第三天就喂了哺乳料,导致乳腺严重水肿! 这个案例揭开了产后饲喂最容易被忽视的陷阱。农业农村部2025年数据显示,正确实施产后饲喂方案的猪场,母猪年均多产1.8头活仔(数据来源:《全国母猪生产性能调查报告》)。今天我们就用养殖户听得懂的话,说清这个关乎效益的技术细节。

产后72小时的饲喂方案决定整个哺乳期成败:
反面案例:河北养殖户老刘急着催奶,产后第二天就喂3kg高蛋白哺乳料,结果导致5头母猪乳房炎。正确做法应该像广西技术员王娟的操作——用体温计监测母猪直肠温度,超过39℃立即减少精料投喂。
产后第七天进入配方调整关键期,这个阶段要根据背膘厚度精准调控:

| 背膘厚度(mm) | 日粮组成 | 添加剂方案 |
|---|---|---|
| ≤16 | 哺乳料3kg+膨化大豆0.5kg | 添加200g葡萄糖酸钙 |
| 17-20 | 哺乳料2.8kg+麸皮0.3kg | 添加5g有机硒 |
| ≥21 | 哺乳料2.5kg+青饲料1kg | 添加10ml丙酸钙 |
浙江某万头猪场的实战数据显示:背膘20mm的母猪采用第三套方案,日均采食量提高400g,仔猪断奶重增加230g。
夏季与冬季的产后饲喂存在本质区别:
高温季(>28℃)
配方重点:凌晨5点喂全天60%饲料,添加0.3%小苏打
禁忌:午后投喂易引发热应激

低温季(<10℃)
配方重点:下午3点喂温热水拌料,添加2%植物油
禁忌:直接喂冰冻青饲料
典型案例对比:
| 猪场 | 季节 | 操作 | 结果 |
|---|---|---|---|
| 河南A场 | 夏季 | 正午喂干料 | 3头母猪中暑死亡 |
| 江苏B场 | 冬季 | 早晚喂湿拌料 | 仔猪成活率提升9% |
遇到母猪奶水不足时,山西养殖户李明的应急方案值得借鉴:

但要注意:广东某猪场曾因过量使用催乳中药,导致母猪肝肾损伤。安全用量应控制在日粮的0.5%以内,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
现在看着产房里的母猪,不妨检查下料槽残渣——如果剩料超过10%,说明配方需要调整了。 记住这个黄金比例:产后第5天开始,每天增加0.3kg饲料,直到日采食量达到6kg。这个增量过程就像给汽车换挡,太急容易熄火,太慢就跟不上营养需求。下次调配饲料时,不妨先摸摸母猪的脊梁骨,能摸到肋骨说明该加料,摸不到说明该减量——这就是最朴素的饲喂智慧。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