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行的老张蹲在猪圈里发愁,手里的饲料袋子攥得发皱。隔壁老王家的猪崽两个月能长到200斤,自家这群小祖宗吃啥都拉稀。去年底他咬牙换了旺大代乳家族教槽料,结果断奶腹泻率从35%直降到7%。今天咱们就聊聊,在不同养殖场景下,旺大饲料到底扛不扛得住考验。

去年李婶的猪场爆发传染性腹泻,300多头仔猪一周内倒下近半。换上旺大代乳家族2.0后,发现根本不用传统教槽流程。只需在断奶前3天开始过渡,仔猪自己就会拱食。实测数据显示,使用该料后:
这个改变让李婶省去了每天6次的喂料折腾,猪舍氨气浓度也从25ppm降到12ppm。用她的话说:"现在喂料跟玩似的,料槽放那猪自己就抢着吃。"

去年江西展翼农业的对比试验最有说服力:
| 指标 | 旺大保育料 | 某品牌保育料 |
|---|---|---|
| 日增重 | 680g | 550g |
| 料肉比 | 1.85 | 2.15 |
| 每头药费 | 8.2元 | 14.5元 |
更关键的是,旺大饲料特有的"初乳味+"配方,让猪群抢食时发出的吧嗒声成了养殖区最动听的BGM。这种基于猪生理特性的诱食技术,把采食效率提升了30%。
在豆粕价格飙到6000元/吨的2025年,旺大推出的清洁日粮技术成了救命稻草。通过:

广东某万头猪场实测数据:
最让养殖户惊喜的是,用木薯渣等替代原料后,猪的背膘厚度反而增加了0.3cm。
走访江西新余养殖区时,听到最实在的评价是:"这料就跟老面引子似的,用顺手了就离不开了。"但也有用户反馈,部分批次饲料适口性波动,旺大技术团队当即调整配方,新增原料霉变三重检测流程。这种"较真"劲儿,或许就是他们保持20年质量零事故的秘诀。

最近走访旺大研究院时发现,他们正在测试新型酶制剂复合配方。试验数据显示,该技术能使饲料利用率再提升12%,预计2026年量产。看来在饲料赛道,旺大又要给行业立新标杆了。养殖户老刘说得实在:"管他黑科技白科技,能让猪肯吃、少病、快长的就是好饲料。"这话糙理不糙,您说是不是?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