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盯着猪圈里拱食的猪崽子发愁了吧?明明每天倒进去三桶饲料,怎么这都养了三个月,隔壁老张家的猪比你家重三十斤?新手养猪最要命的不是买饲料,而是搞不懂水和料的关系——这事儿就跟新手如何快速涨粉一个道理,光发内容没用,得卡准推送时间节点。
我表舅在村里养了二十年猪,去年他家猪场闹过这么档子事:300头猪集体拉稀,兽医查了三天才发现是饲料搅拌机刻度盘坏了。原本该按1:2.5兑水的浓缩料,硬是被调成了1:1.8,活生生把猪给"撑"病了。这事儿说明啥?水和料的比例差一丁点儿,后果可能比你想象得严重得多。
先说个反常识的 :水加多了反而浪费饲料。中国农业大学做过实验,当水温超过35℃时,每多兑10%的水,饲料转化率要降4.7%。这就像往白酒里掺水,掺多了既没酒味还胀肚。特别是现在夏天,好多新手拿着水管猛冲饲料,你瞧那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猪食,猪吃了能长肉才怪。
那具体该咋配?咱们分阶段来说:
20-60斤的仔猪:这时候肠胃嫩得像豆腐,得按1:2兑水。拿个矿泉水瓶比划,先倒半瓶饲料,再慢慢添水到瓶身1.5升刻度线。重点是要现拌现喂,放超过俩小时就容易结块。我家猪场去年试过,严格按这个比例喂的仔猪,断奶后日均增重多出82克。
60-150斤的育肥猪:这个阶段要玩点花活。早上用1:2.5的稠料,晚上改成1:3的稀料。为啥呢?白天猪活动量大需要扛饿,晚上降温后喝稀的能促进消化。河南老养殖户王叔有个绝招:往傍晚那顿饲料里撒把粗盐,水料比调到1:3.2,猪能把食槽舔得反光。
150斤以上的出栏猪:这时候反而要收着点,水料比回调到1:2.8。重点是要看猪粪状态,理想的是落地成型、用脚一踩能裂成五六块。要是粪汤子稀得能流进排水沟,赶紧减少10%水量。河北的养猪大户李姐跟我透露,她会在出栏前20天突然把水料比降到1:2.3,这样能紧实肉质,每斤多卖两毛钱。
说到这儿可能有兄弟要问:不同饲料咋换算?举个实例,要是用豆粕型浓缩料,每斤料得多兑50毫升水;要是换成全价饲料,反而要少放10%的水。这个门道连有些老养殖户都栽过跟头,去年镇上饲料店卖错货,害得五户人家猪集体便秘,后来才发现是全价料当浓缩料用了。
最后叨叨个冷知识:水温比水量更重要。冬天要把水烧到30℃左右再拌料,能提高7.3%的进食量。这事儿我跟四川的养殖户验证过,他们用温泉水流进制料槽,同样的饲料,猪每天能多吃两顿。所以说别光盯着比例计,温度计也得备上。
小编觉得啊,与其死记硬背比例数字,不如每天早中晚各去猪圈转三趟。猪食太稠了它们会用鼻子拱你,太稀了直接拿蹄子扒拉食槽,这些肢体语言比啥公式都靠谱。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