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是不是经常听说"海参肿嘴"这事儿?特别是新手养殖户,一看到海参嘴巴肿得像含了颗枣,心里就直打鼓:这到底是自然生病还是人为搞的?今儿咱们就掰扯明白!
为啥说人为操作会引发肿嘴? 这事儿得从养殖户的日常操作说起。去年辽宁有个养殖场,30%的参苗出现肿嘴,追查发现是这三个原因:
换水太任性
水温一天内波动超5℃
盐度变化超过5‰
换水量突然增加50%以上
投喂像填鸭
饲料发霉还照喂不误
单次投喂量超体重的5%
饲料泡发时间不足就下池
消毒走过场
池底淤泥半年不清理
消毒剂用量凭感觉
器械共用不灭菌
举个实在例子:山东老张去年图省事,把饲料直接撒池子里,结果3天后全池海参集体"香肠嘴",直接损失2万多块钱。
对比项 | 人为导致 | 自然发病 |
---|---|---|
发病速度 | 24小时内集中爆发 | 3-5天逐渐显现 |
患病部位 | 口器肿胀为主 | 常伴随体表溃疡 |
水质检测 | 氨氮/亚盐突然飙升 | 指标相对稳定 |
治疗效果 | 调整操作后3天见效 | 需持续治疗1周以上 |
上个月河北养殖户老李就是靠这个对比表,半天就判断出是换水太急导致的问题,及时调整后第二天就看见好转。
重点来了! 要想避免人为失误,记住这三招:
水质管理要精细
喂食讲究三定原则
消毒灭菌不能糊弄
江苏连云港的王大姐去年严格执行这些操作,全年零肿嘴病例,产量还比往年高了15%,您说这法子管不管用?
要我说啊,养殖这事儿最怕自作聪明。那些教人"故意让海参肿嘴增重"的歪招,纯粹是坑人!去年福建就有个养殖场信了这邪,结果被收购商检测出药残超标,整池海参全砸手里。咱们搞养殖得走正道,把心思放在科学管理上,海参健康了,钱包自然鼓起来,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