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搞懂基础概念:大保育和小保育料根本不是一回事
刚入行的养猪新手最容易犯的错,就是把大保育料和小保育料混为一谈。去年隔壁村老李就栽在这事上——他图省钱给刚断奶的小猪喂大保育料,结果三天后猪圈成了"水帘洞",每头猪日均增重不到200克。反观用对饲料的老王家,同批猪日增重直接翻倍。这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选料如选命。
看这张对比表就明白核心区别了:
对比项 | 小保育料 | 大保育料 |
---|---|---|
浓缩料比例 | 5%-12%预混料 | 30%-50%浓缩料 |
使用阶段 | 断奶后10-25斤 | 25-60斤 |
每斤全价料成本 | 2.2元左右 | 1.8元左右 |
核心成分 | 乳清粉+鱼粉 | 玉米+豆粕为主 |
抗腹泻能力 | 需添加肠溶脂肪酸等 | 依赖原料预处理技术 |
这里有个关键细节:小保育料必须含3%-5%乳清粉,就跟婴儿要喝奶粉一个道理。你要是用大保育料直接喂刚断奶的小猪,就像给新生儿喂米饭——不拉稀才怪。
二、科学选料三板斧:防腹泻、算成本、看长远
上周二去饲料市场转悠,发现80%的新手都在犯这三个错:
这里教大家个绝招:抓起饲料搓一搓。好的小保育料应该有奶香味,颗粒细腻不扎手。要是闻到腥臭味或者有结块,赶紧退货。现在主流厂家像双胞胎推的640模式(6公斤教槽+40公斤乳猪料),实测料肉比能降到1.48:1,日均增重超600克,这才是真划算。
三、实战避坑问答:这些雷区千万别踩
Q:自配料能替代保育料吗?
A:新手千万别试!去年镇上老李自己配的料,钙磷比例失调,整窝猪全得了软骨病。专业饲料厂用的酶解发酵技术,能把豆粕分解成小肽,这种工艺家庭作坊根本搞不定。
Q:低蛋白料是不是偷工减料?
A:这事儿得辩证看。低蛋白≠低营养,关键要看氨基酸平衡。大厂现在用"八种氨基酸平衡技术",粗蛋白降了但猪长得更快。不过小厂的技术可能还做不到这点,买饲料记得看成分表里的氨基酸种类。
Q:过渡期该怎么换料?
A:记住七天渐进法:前3天新旧料3:1混合,后4天逐步替换。就跟咱们换季添衣服一样,得给猪肠道适应时间。突然换料引发的腹泻,治起来可比买好饲料贵多了。
:::
小编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别在保育料上抠成本。一包料差20块,一头猪也就多花40块,但用错料导致的日均增重下降,每头猪至少少赚200块。现在双胞胎的640大保育模式、九鼎超吉三阶段方案都是经过验证的靠谱选择,新手直接抄作业最保险。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