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猪批发价跌破14元/公斤时,河南某养猪户老张蹲在猪圈旁抽着闷烟,而同在河南的双汇发展总部里,财务总监正在核算冷库里30万吨冻猪肉的价值波动。猪价下跌利空双汇吗?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藏着中国肉制品龙头的生存智慧。

一、生猪收购成本降了,利润反而缩水?
看着双汇2025年财报,有个数据很扎眼:生猪采购成本下降12%,但净利润率仅微增0.8%。拆解其成本结构会发现:
对比牧原股份等养殖企业,双汇的苦恼确实特殊。就像菜市场肉贩,进价便宜了本该多赚,但架不住隔壁摊位疯狂打折。2025年Q1数据显示,双汇低温肉制品毛利率反而收缩2.3个百分点。
二、冷库里的冻肉是定时炸弹还是救命稻草?
走进双汇郑州储备库,6层楼高的货架上堆满冻排骨。这些存货既是风险也是筹码:

2025年末,双汇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7亿元,这相当于每头猪"冻"掉15元利润。但换个角度看,今年3月猪价反弹时,这些库存又变成了利润调节阀。
三、火腿肠涨价背后的博弈论
超市货架上,双汇王中王悄悄从35g增至38g,价格维持1.5元。这种"加量不加价"的策略藏着玄机:
对比雨润、金锣竞品,双汇的应对更显灵活。其2025年推出的植物蛋白肉产品,原料成本比传统产品低18%,正在山东、江苏等地试水。

四、全产业链布局能否化解周期风险?
在江西赣州的养殖基地里,双汇的自繁自养比例已提至35%。这种纵深布局带来:
但重资产模式也带来新挑战。2025年资本开支同比增加22%,导致资产负债率攀升至58%。不过看其在建工程清单,冷链物流投入占比从15%提升至27%,这或许藏着破局关键。
站在漯河总部顶楼俯瞰物流车队川流不息,我突然理解了这个老牌企业的生存哲学:猪价波动就像黄河水,既会冲垮堤坝,也能灌溉良田。据中国畜牧业协会预测,2025年肉制品企业利润率分化将加剧,那些把"猪周期"变成"机遇期"的企业,正在悄悄改写行业规则——比如双汇新投产的预制菜车间,其产品毛利率比传统产品高出8个百分点。这或许就是应对猪价下跌利空双汇吗这个问题的终极答案:当别人还在数猪的时候,先行者已经在研发不需要猪肉的"素火腿"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