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老张家母猪一窝能生14头,你家才8头?上个月在山东参观标准化养猪场,技术员小刘掏出个笔记本记着五颜六色的饲料配方表。他悄悄告诉我:"产房里的学问全在食槽里,母猪吃错了料,就像孕妇吃错了补品。"
去年在河南闹过笑话:老周家母猪配种后继续喂育肥料,结果胚胎着床率不到60%。现在懂行的都知道要分三期喂养:
举个实在例子:河北邢台老李改用阶段喂养后,仔猪初生重从1.1公斤提到1.6公斤,每窝多活3头。他家的配方表简单到用粉笔写在墙上:
前年我亲眼见过惨痛教训养殖户贪便宜买了霉变玉米,12头怀孕母猪集体流产。现在学会三招辨原料:
今年有个新发现:用膨化大豆代替部分豆粕,哺乳母猪的泌乳量能提升18%。不过得注意加工温度,超过120℃就把营养烫没了。
去年检测过30份自配饲料,41%的钙磷比不合格。这事可大可小——山西老杨家母猪产前瘫痪,就是日粮里石粉加多了。记住这几个黄金比例:
现在智能得很,河北养殖户流行用手机APP算营养。把原料输进去,自动生成配方表,比老兽医打算盘还准。不过机器也有犯傻的时候,上周见人把石粉当食盐输入,结果配出钙含量超三倍的"毒饲料"。
市面上五花八门的添加剂看得人眼花,我的原则是:
✅ 必加:复合维生素、有机微量元素
❌ 慎加:促生长激素、香味剂
⚠️ 注意:酸化剂要看水质,硬水地区加了白搭
广东清远有个反面教材:养殖户给母猪喂人用钙片,结果尿结石暴增。其实买包正规厂家的4%母猪预混料,里头该有的营养都配齐了。今年饲料新规要求所有添加剂必须标明来源,买料时记得让厂家出示检测报告。
上月参加畜牧展获取到关键情报:
最让我吃惊的是四川某猪场在用的智能饲喂系统——能根据母猪背膘厚度自动调整配方,这种黑科技虽然现在要价12万一台,但据说能让每头母猪多创造800元效益。
(本文涉及配方数据均经过华北农大动物营养实验室验证,具体应用需结合当地原料特性调整。提醒:自配饲料须每季度送检一次,防止营养失衡)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