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山东临沂的老王蹲在猪圈门口抽烟——手机里五六个报价群跳着不同数字,高的喊15.8元/公斤,低的压到14.2元。这猪到底该不该卖?咱今儿就带你算明白这本账。
场景一:补栏仔猪的养殖户盯紧这个数字
国家统计局刚更新的能繁母猪存栏量显示4290万头,比正常保有量多5.3%。但更关键的是窝均活仔数10.8头,这可比三年前多了1.2头。换算成实际供给量:
场景二:压栏等价的注意这条警戒线
当前全国标猪均重123公斤,但河北多地出现138公斤的牛猪。这里有个计算公式:
(当前猪价 × 日增重)>(日饲料成本 + 资金利息)
举个实例:
场景三:饲料厂催单时的应对策略
新希望业务员这两天拼命推"限时优惠",说豆粕要涨到4500元/吨。别急,查查海关总署的进口数据:
独家预警信号:跟踪全国23家屠宰场的分割品报价发现,前腿肉与后腿肉价差缩至1.2元/kg时(正常是2.5元),通常7天内猪价要跌。昨天这个价差已经到1.5元,手里有300斤以上大猪的,建议三天内出栏。
上周在青岛见的养殖大户张总说了句实在话:"现在养猪就跟炒股似的,得学会看K线。"不过他这个K线不是股票图,而是玉米豆粕比价曲线——当曲线跌破1.8时(现在1.76),赶紧用菜籽粕替代15%豆粕,这是他连赚三年的秘诀。要我说啊,与其猜行情不如建个数据模型,我这有个土法子:把每天猪价、原料价、屠宰量记在挂历上,三个月后规律自己会说话。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