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户老李蹲在鸡舍门口发愁,手里捏着两份饲料配方单:技术员说每吨料加12公斤赖氨酸,隔壁老王却说加8公斤就够。刚进的五千只鸡苗已经三天没明显增重,赖氨酸肉鸡料添加多少这个数字,直接关系着月底能不能回本。去年他的同行因为多加3公斤赖氨酸,三十天就催肥出栏,但每只鸡的用药成本却涨了六毛钱。

农业部2025年发布的《肉鸡营养指南》白纸黑字写着:白羽肉鸡全程赖氨酸需求量是1.15%。可这个百分比落实到饲料袋上,得考虑三个变量:
举个具体例子:用60%玉米+25%豆粕的配方,理论计算:
玉米贡献0.6×0.24=0.144%
豆粕贡献0.25×2.45=0.613%
合计0.757%,离1.15%还差0.393%——这就得额外添加3.93公斤/吨饲料。
肉鸡生长分三阶段,赖氨酸需求像爬楼梯:

山东某养殖场去年实测数据:
| 阶段 | 赖氨酸量 | 日均增重 | 料肉比 |
|---|---|---|---|
| 全程统一1% | 55g | 2.3:1 | |
| 分段精准添加 | 62g | 2.0:1 |
这个对比让老李当场拍板买了分阶段喂料机。
夏天鸡舍32℃时,老王的操作让人看不懂——他反而多加了0.2%赖氨酸。后来才知道高温会:

广东某饲料厂做过实验:夏季配方比冬季多0.3%赖氨酸的鸡群,出栏体重多出230克,每只多赚1.8元。但超过这个阈值就会引发腹泻,这个平衡点得靠电子秤说话。
去年河南养殖户老张的教训还在流传:为了让鸡提前出栏,他在饲料里狂加1.5%赖氨酸。结果:
兽医解剖发现,过量赖氨酸导致钙磷代谢紊乱,骨骼发育直接崩盘。现在老张的饲料间贴着醒目警示条:赖氨酸肉鸡料添加多少,电子秤说了算,脑子说了不算。

老李现在逢人就说:饲料配比不是数学题,是动态平衡的艺术。他那套二手电子天平虽然花了八百块,但三个月就省出六吨赖氨酸的钱。要我说,会按计算器的养殖户,鸡舍里跑的都是四条腿的存钱罐。您怎么看精准饲喂的必要性?欢迎留言讨论实战经验。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