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断奶的小猪为啥总拉稀?隔壁老张家的猪场最近又出幺蛾子了——30斤的猪崽换上大保育料才三天,整个猪圈臭得苍蝇都不愿进。这事儿让我想起去年自己踩的坑:用普通浓缩料喂15斤的仔猪,结果20%的猪成了僵猪。说句的话,选饲料这事儿,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啊!
养猪新手最容易掉进这两个坑:
看这张对比表就全明白了:
对比项 | 小保育料 | 大保育料 |
---|---|---|
适用阶段 | 断奶-25斤 | 25-60斤 |
每斤成本 | 2.2-2.5元 | 1.8-2.0元 |
核心成分 | 乳清粉+进口鱼粉 | 豆粕+玉米 |
关键技术 | 酶解发酵工艺 | 高温膨化技术 |
日均增重 | 550-650克 | 700-800克 |
这里有个要命细节:小保育料必须含4%以上的乳清粉,就跟婴儿要喝奶粉一个理。你要是拿大保育料喂刚断奶的猪崽,就像给新生儿喂干粮——不窜稀才怪。
上周在饲料市场转悠,发现八成新手都在犯这三个错:
教你们个绝活:抓把饲料搓一搓闻一闻。优质小保育料应该有淡淡奶香,颗粒细腻如婴儿米粉。要是闻到哈喇味或者手感扎手,赶紧退货没商量。现在双胞胎的640模式(6公斤教槽+40公斤乳猪料)实测料肉比1.48:1,日均增重650克,这才是真划算。
Q:自配料比商品料更划算?
A:新手千万别折腾!去年镇上老李用自配料,钙磷比例失调导致整窝猪软骨病。专业饲料的酶解发酵技术,能把豆粕分解成小肽,这工艺家庭作坊根本玩不转。
Q:过渡期该咋换料?
A:记住七天渐进法:前三天新旧料3:1混合,后四天逐步替换。就跟人换水土得慢慢适应一个道理,突然换料引发的腹泻,治起来比买好饲料还烧钱。
Q:低蛋白料是不是偷工减料?
A:这事儿得看技术。大厂的低蛋白料用了八种氨基酸平衡技术,粗蛋白降到16%照样让猪日均增重700克。但小厂的同类产品可能真就是偷工减料,买料记得看成分表里的蛋氨酸、赖氨酸含量。
养猪十五年,见过太多在保育料上栽跟头的案例。我的猪场现在固定用某品牌三阶段方案:断奶头周喂教槽料,10-25斤用12%预混料,25斤后转40%浓缩料。去年800头出栏猪,料肉比控制在2.5:1,比周边猪场每头多赚230元。
最后说句大实话:别在保育料上抠那几块钱。一包料差20块,一头猪也就多花40块,但用错料导致的日均增重下降,每头猪至少少赚200块。现在双胞胎的640大保育套餐、英成8012预混料都是经过市场验证的靠谱选择,新手直接抄作业最稳当。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